1 / 8
文档名称:

不死的音乐之魂.doc

格式:doc   大小:6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不死的音乐之魂.doc

上传人:wyj199215 2018/7/13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不死的音乐之魂.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不死的音乐之魂-音乐论文
不死的音乐之魂
文字_赵建中
1938年1月,德国发生了反犹***——“水晶之夜”事件(暴徒们袭击了犹太教堂及犹太人经营的商店,因为打碎的玻璃闪闪发光,故有此称呼)。
因此事件,德国、奥地利、东欧各地的犹太人开始一起逃往国外。
自从纳粹夺取政权以来,犹太人难以安居乐业,忍气吞声地生活着。
事到如今,他们只能下这样的决心。
当时的西欧各国及美国虽然知道犹太人的窘状,但是受限于移民人数,他们只能接受富裕者,如果贫穷的移民激增,就会抢夺本国人的工作机会,带来社会的不安定。
犹太人走投无路,急于抓救命稻草,于是将希望寄托在了上海……
上海:犹太人的远东避难所
上海公共租界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接受犹太人不需要签证的地方。虽然许多犹太人对上海在哪里还不确切知道,但他们还是暂且考虑去往上海。有些犹太人选择穿越西伯利亚铁路到达上海,但大多数犹太人选择了危险少的海路。犹太人先从欧洲各地乘铁路到达意大利,在里雅斯特或者杰诺威港口乘船,从地中海通过苏伊士运河,经由西奈半岛到印度的孟买,船再停靠锡兰、新加坡、马尼拉、香港,最后到达上海。
在犹太难民到来之前,上海生活着大约四千五百位犹太人。其中四千人左右是俄罗斯革命前后离开俄罗斯的难民,这群人被称为阿希肯纳兹人(即中、东欧的犹太人)。另外,从上海开港初期就活跃在上海的沙逊家族、哈同家族、卡托里家族等被称作色弗尔德人(地中海地区的犹太人)。两者语言及宗教的****惯不同,起初不相互交流,后来,由于阿希肯纳兹居民的激增,他们一起建造了共同的俱乐部、救贫设施、学校等,以沙逊们为首的富豪则以大额捐赠支持犹太人社区团体。
当被纳粹驱逐的犹太难民来到上海时,沙逊将自有的高级公寓的一个区域划出作为宿舍提供给难民。使难民自立的低利率的贷款,也用沙逊家族的资金开设,这让许多难民得益。如果没有富豪的财力及海外的汇款,难民救济委员会的长期活动是不可能开展的。从1938年底开始,难民们陆续到达上海,数量最多时达到两万余人。前去欢迎的救济委员会代表通常这样问候:“从今天开始,你们不是德国人、奥地利人、捷克人、罗马尼亚人,只是犹太人。全世界的犹太人为你们准备好了家,等待着你们到来。”
美好的音乐永远活着
到了上海后,犹太人生活在贫困之中。但即使在物质匮乏、社会不安定的时候,犹太人始终没有忘记音乐、戏剧、诗歌。1942年2月,虹口区汇山路的一家剧场上演了雷哈尔的轻歌剧《风流寡妇》,由奥地利出身的罗治尔·阿尔巴哈·盖尔斯坦尔主演。虽然舞台与奥地利本国相比较为简陋,但观众仍然听得热血沸腾。
优美的歌唱、布置精心的舞台、反复认真地排演的小型管弦乐队。剧院充满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大幕降下后,包括父亲在内的听众们似乎成了一个人似的,齐刷刷地站起来欢呼喝彩。库鲁特一边与父亲从牙齿间吹出口哨,一边拍手,直到把手也拍红了。
“世界上也许有像希特勒那样的人在毁灭与杀戮无辜者,拷问他们,使他们陷于恐怖、陷于饥饿,但是,对音乐的热爱是杀不死的,美好的音乐永远活着,”母亲以稍微有些颤抖的声音说道,“而且,音乐之魂还可以移动,可以伴随人们旅行。”母亲的眼中浮现出泪花。(《逃离纳粹的犹太少女的上海日记》)
在犹太难民中,音乐家占有相当比例。据难民救济委员所做的职业登记统计,在五千一百二十位犹太人中,有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