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肿瘤患者的应激及集体心理治疗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吕秋云
由三方面构成
◆伴有躯体症状的情绪反应;
◆应对策略;
◆防御机制。
(一)、情绪性和躯体性反应
情绪性和躯体性类反应包括两类:
焦虑反应--伴有自主神经的唤起,病人会出现担忧、易激惹、心跳加快、肌紧张性增高以及口干等症状;
抑郁反应--伴以食欲下降和躯体活动减少
焦虑反应一般与威胁性事件有关,而抑郁则通常与丧失或分离性事件有关。
这些反应的特点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症状相似,但在程度上要比焦虑和抑郁障碍轻一些
(二)、应对策略
用以减轻应激事件引发的强烈情绪和躯体反应对自己所产生的影响,以维持当时的正常行为的策略。
应对策略一词源于社会心理学研究,指那些人们有意识采取的活动,如对应激源的主动回避等。
应对策略有两类:
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策略--用来改善不利境遇,使应激强度减低;
缓和情绪(emotion-reducing)策略--用于改变自己对应激性境遇的反应。
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包括:
◆向他人寻求帮助;
◆获得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与建议;
◆解决问题—制定与实施解决问题的计划;
◆面对问题—捍卫个人权利或劝说其他人改变行为。
这些应对策略通常在缓解问题或缓和情绪反应方面有一定用处,但它们并非总是适应性的。例如,在癌症的早期阶段,回避就不是适应性的措施,因为它阻碍了病人去寻求适当的治疗。癌症后期适当回避可减轻抑郁.
一个人不仅要有使用应对策略的能力,还要能够判断在特定的情形下该运用哪一种策略。
(三)、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是对外在应激源以及内心冲突所致焦虑的无意识反应。
最常采用的机制包括压抑、否认、置换、投射和退行等。
防御机制是一种无意识过程(以后可能会通过内省或者他人的解释而有所察觉)。
主要防御机制
阻抑-忘记痛苦
否认-
置换-责怪他人以免自责
投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退行-依赖
反向形成-喜欢-讨厌
合理化作用
升华-主宰他人慈善活动
认同
癌症病人对所患疾病有情绪反应是毋庸置疑的。
关于癌症病因,有学者提出了对立关系:
即抑郁、人格特质、压抑的愤怒情绪、应激生活事件等心理因素在癌症的病因学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大多数支持此观点的证据并不能令人信服,部分原因在于方法学上所受到的明显限制,如回顾性方法和主观性或非标准化的评估方法所进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