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今年是2014年,按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是甲午年。提到甲午年,我们大部分同学都会想起,发生在120年前,那场令我们刻骨铭心的中日甲午海战。当时我们拥有一支号称“亚洲第一”的舰队,却为何仅在两次战役就一败涂地,全军覆没,输给一个曾被视为海岛小国的日本。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日本在此之前也曾受西方列强的欺凌,但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励精图治,没有盲目排外,而是积极吸收西方各国合理的东西,把西方合理的体制“拿来”,然后结合本国国情再自强,真正做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关于“拿来”我们鲁迅先生也有那么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专门向我们阐述了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如何“拿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杂文——《拿来主义》。
二、析标题
请同学看标题:《拿来主义》→从标题中我们读到了这样的信息——什么是“拿来”?什么是“拿来主义”?怎么“拿来”?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课文,理清“拿来主义”的内涵。
三、研习教材
过渡:通过预习,我们知道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先提出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现在就让老师带着同学们研读“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部分。
(一)教师研读1-4自然段:“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插入材料
——讽刺辛辣、犀利幽默
: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阐明观点的方法叫类比论证的方法。
3.“抛来”与“抛给”的区别:
4.“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
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着像老师那样去研读5—7段,思考两个问题。
(二)学生研读5-7自然段
问题一:“送来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如何?
送来主义:送来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实质:抛给,是经济、文化的侵略;是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是血与火的奴役、蹂躏和践踏,是要使中国永远陷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
后果:亡国灭种
过渡:“闭关主义”导致落后挨打,“送去主义”贻害子孙,“送来主义”亡国灭种,都不可取唯有“拿来”,那么是什么“拿来主义”?
问题二:什么是“拿来主义”?
过渡:我们已经明确了“拿来主义”的内涵,那怎么拿来呢?
问题三:朗诵8—10自然段
思考:怎么“拿来”?
明确:占有
挑选→或使用,或存放,或销毁。是有选择地吸收,有区别地对待。
四、合作探究
过渡:让我们从8、9自然段中去寻找如何“占有、挑选”的。
请同学分组讨论这两个问题,老师右手边的同学讨论第一题,左手边的同学讨论第二题,我们开始讨论:
1.“大宅子”比喻什么?面对“大宅子”有三种不同人物,请大家从心理、行为两方面来分析他们的本质特点。
明确:“大宅子”——文化遗产
请大家从心理,行为两方面来分析他们的本质特点。
2.“拿来主义”者对待“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是怎么占有,挑选的?大家说说它们分别比喻什么?
请大家用八个字归纳“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做法:
明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
在这部分里,作者用“鱼翅”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用“烟枪和烟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