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浅析诗词用典.doc

格式:doc   大小:8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诗词用典.doc

上传人:marry201208 2018/7/14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诗词用典.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指导老师:明月熙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121
姓名;郭兴波
学号: 1209010157
浅析诗词用典
郭兴波(guoxingbo)
贵州大学农学院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斋要:诗词的用典是从古至今一个广泛运用和讨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掌握其中的奥妙,本篇文章从诗词用典的含义来源、分类、作用、常用的用典词语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具体的实例探索等方面把握。
关键词:诗词用典;释义;分类;作用;问题和实例。
诗词用典是我国诗词写作的艺术手法之一,目的可说是为了“化典之妙用,增诗之灵秀。”
一、“用典”释义和来源:
典,即典故;典故也即典事;所以用典也称用事。
当然比较权威的辞典也有其解释:一、《辞海》中定义:“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二、《辞源》中定义:“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三、《现代汉语词典》定义:“诗文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语。”显而易见地,典故包含了事典(古代的故事)和语典(有来历出处的词语)两个方面的内容。通俗地说就是古往今来的诗人词人们为了扩大诗词内涵、丰富诗词底蕴和增加诗词风采而在诗词写作中引用和诗词内容有关的古代故事,或者是前人作品中有来历有出处的语句。
“典故”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东平宪王传》:“陛下至德广施,慈爱骨肉,既赐奉朝请,咫尺天仪,而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在这里“典故”指的是过去的典章制度;“事过典故”即“这件事的做法超过过去的典章制度的规定。”
由此我们可知,“用典”来源于古文。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提到:“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他对“用典”的发生、发展在《事类》里做了历史的叙述。大概是说,早在古代的经传中已开始用典。到了汉魏,凡人撰述,必本旧言。齐梁之后,声律对偶的文风日盛,文人以争用旧事、采用旧言为能事。这种用事方法后来影响到诗歌创作,在唐诗宋词中逐渐应用和发展,形成了诗词写作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效果。
二、“用典”的分类:
诗词用典既要准确也要简明,通常情况下(按内容和形式)可分成明用典、暗用典和化用典三类。
(1)、明用典:
也称“直接用典”,表现为字面上下不甚连属,意义不甚贯通,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在用典。
例如:曹操《长歌行》里引用前人诗文是比较直接的引用。还有其中的一句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直接引用“杜康”,典出中国古代传说:杜康是历史上第一个造酒的人,在诗词里也做酒的代称。用“杜康”解忧,正引出了深忧难解(因为酒只能使人暂时兴奋和忘却,此乃“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正解)。诗人的忧是欲用短暂宝贵的生命去建功立业和为完成大业而渴遇贤才的愿望。看古人的忧紧连着酒,而杯酒隐藏着伟大的理想抱负,正所谓“煮酒论英雄”。
(2)、暗用典:
又称“间接用典”,即把将要表达的意思暗含在典故之中,以隐喻象征的手法出之,或是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婉转自然地表达出来。
例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中用“碧玉”形容柳树,显示出柳树的鲜嫩新翠,同时,“碧玉”也是用典,有另一种意思是乐府里的《碧玉歌》中“碧玉小家女”之句,后世遂以“小家碧玉”指代小户人家出身的年轻貌美的女子。诗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是引用了前人诗文,让人想象那婀娜多姿的柳树宛如那凝妆而立的碧玉。
又如:杜甫《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又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及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李白因得罪唐肃宗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杜甫常忧思,作此诗寄托对挚友李白的深切怀念。首联、颔联写作者对诗友的问候和本人的苍茫、惆怅;颈联高度概括古来才智之士屡遭陷害的悲惨命运;尾联紧承上联,写李白被流放必经江湘,自然会想起因谗遭放逐、自沉汨罗河畔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同屈原一样,他会写成诗句,把满腹冤曲向远逝千年的屈原倾吐。此中暗用“屈原投江”的典故,表达了李白、屈原“
同是天涯沦落人”,令人同情,揭示出冷峻而残酷的社会现实。
(3)、化用典:
有的诗人,精于构思,字面上气畅意通,无用典痕迹,实际上是经过加工改造,或改变愿意,或另释新意。
例如:刘禹锡的《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唐王朝有过开元盛世,但到刘禹锡所处的时代,国势日益衰颓。诗人表面是咏史怀古,实则借古讽今:唐虽有李世民那样的英雄帝王,可惜后裔“不象贤”。
首联写诗人面对先主刘备塑像,肃然起敬;颔联引出刘备好不容易才形成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且有力图进取中原,统一中国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