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谈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docx

格式:docx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docx

上传人:yunde112 2015/6/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
1、绪论
智能穿戴设备这个名词在当今的生活中应该说是越来越常见了,人们在各大媒体、社交网站上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那么究竟什么是智能穿戴设备?它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它的出现是否真会如传说中那般带来新一轮的计算革命?接下来,带着种种问题,本文便浅略地介绍一下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
2、总述
“智能穿戴设备”狭义上来讲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而广义的智能穿戴设备则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功能的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的产品(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变迁,智能穿戴设备的形态与应用热点也在不断变化着,不断迎合着用户的需求,努力地提高用户体验的流畅感与愉悦感,力争带给客户最完美的体验。[1]
3、发展历史
思想与雏形的显现
智能穿戴设备拥有多年的发展历史,这类产品的思想和雏形在20世纪60年代即已出现,而具备智能穿戴设备形态的设备则于70-80年代出现。随着计算机标准化软硬件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穿戴设备的形态开始变得多样化,逐渐在工业、医疗、军事、教育、娱乐等诸多领域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学术与科研的投入
在学术科研层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的工程学院以及韩国科学技术院等研究机构均有专门的实验室或研究组专注于智能穿戴设备的研究,并拥有多项创新性的专利与技术。而中国学者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展了智能穿戴设备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机构与政策的支持
在机构与相关活动领域,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成立了可穿戴IT技术委员会,并在多个学术期刊设立了可穿戴计算的专栏。国际性的智能穿戴设备学术会议IEEEISWC自1997年首次召开以来,已举办了18届。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主办召开了3届全国性的可穿戴计算学术会议。另外,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国家“863计划”也支持了多项智能穿戴设备相关技术产品研发项目。2013年10月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移动互联网及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产业化专项的通知》中就智能穿戴设备提出了不可小觑的专项支持与发展要求,足以见得国家对这一产业的重视。

芯片厂商
2014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开幕的全球消费电子展(CES)上,英特尔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发表了主题演讲,宣布英特尔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的系列新产品计划, 其中包括专为可穿戴设备设计的新芯片Edison(一张SD卡的大小)以及内嵌了Edison和多个传感器的
宝宝连身衫。它能够把宝宝的活动情况、体温和呼吸情况的相关数据传送到父母智能手机的应用上。
终端厂商
三星
2013年9月,Galaxy Gear在我国正式上市,其与Galaxy Note 3进行完美交互, 有效提高智能手机的使用效率。该款智能佩带设备利用蓝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