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茶里乾坤大,壶中岁月长.doc

格式:doc   大小:6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茶里乾坤大,壶中岁月长.doc

上传人:tanfengdao 2018/7/15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茶里乾坤大,壶中岁月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茶里乾坤大,壶中岁月长-国学教育论文
茶里乾坤大,壶中岁月长
文/杨蓉
茶之源
我们的祖先仓颉曾经造过这样一个字:“茶”。把笔画构成拆开来看,正好是“人在草木间”。上有草,下有木,人在其中,得以氤氲天地至清之气,这就是“茶”给我们带来的清美和典雅。
中国是茶的故乡。自古以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便是关系密切。上至帝王贵胄,下至黎民百姓,无论宾朋相迎,还是婚丧嫁娶,都少不了一茶在手,以敬礼仪。因此,茶也成为中国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道饮品。民间甚至用“宁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来强调茶之饮比饭之食更为重要。
而中国人之所以酷爱饮茶,不仅因为茶能生津解渴,且入口香醇,滋味隽永,令人回甘无穷。
更重要的,它还有着益于身体健康的多种药用功效。据陆羽在其著作《茶经》里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传说神农氏最早发现了茶叶,并用来解百草之毒。的确古人很早就知道,茶清冽性寒,最能降火。而火为百病之缘,火降,则心静目明、神清气爽。故而古籍医书上也多有强调:“茶为万病之药。”
茶,是大自然孕育的精华。陆羽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树就是在寂静的山野里,得清泉雨露的滋养,才修得内在的清和之气,成为色翠香郁的尘外仙芽。一枚茶叶采摘下来,还需经过揉捻、烘焙、紧压等诸多工艺的处理,才能在沸水里重获新生,释放出淡雅清香,洗涤我们内心的污浊浑垢。
喝茶,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实则真正懂得饮茶之道的人,在煮茶、泡茶到慢慢品味的一系列过程中,会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进入一种无欲无求的淡泊境地。这一精神况味的体现,恰好应和了佛教“茶禅一味”的理念,即品茶如参禅,品茶亦是品心。
佛教认为,茶是一种养身正心之物,茶叶的清淡之性也与禅林的疏朗之风有相近之处。故而在禅林寺院,“饭后三碗茶”便成了“和尚家风”。许多寺庙里都栽种茶树,并有僧人亲自采摘、焙制。寺中设有“茶堂”,有“茶头”专管烧水煮茶,按时击“茶鼓”召集僧众饮茶。
到了唐代,茶文化步入鼎盛时期,文人雅士咏茶之风随之兴盛,李白、柳宗元、白居易等人都有茶诗***,陆羽更是以一部《茶经》名垂青史,被后人尊为一代茶圣。品茶,在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惯之余,也成为一种风雅艺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茶之器
“美食不如美器”,历来是中国人的器用之道。从粗放式羹饮发展到细啜慢品式饮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不同的品饮方式,也催生出了不同的茶具器物。
在早期的时候,人们饮茶是将新鲜茶叶蒸熟后,经捣碎做成饼,再用绳子串起烘干,称“茶饼”或“饼茶”。喝茶时先将茶饼碾成碎末放在锅里煎煮,以让茶叶充分渗透再饮其汁水,因而当时的茶具十分繁杂。陆羽在其《茶经·四之器》中就列举了共计二十八种茶具。除常用的煮茶、饮茶、贮茶的茶具外,还有用以碾茶的茶具:茶碾和茶罗,其用具之多,过程之繁,实在让人眼花缭乱。
到了唐宋时期,由于制茶技术进一步提高,饮茶活动也逐渐步入精神的领域,人们更加注重与品茗相对应的器物所赋予的审美情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很快催生出了陶瓷业的蓬勃发展,各种不同风格的瓷茶具惊艳亮相,成为茶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就有陆羽特别推崇的越窑青瓷,因“越瓷青,而茶色绿”,淡香袅袅中,看茶如碧汤,映着烟雨天青,饮一口,清心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