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帮助学生轻松过“应用题”关.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帮助学生轻松过“应用题”关.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1 2015/6/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帮助学生轻松过“应用题”关.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帮助学生轻松过“应用题”关
跟小学数学打了十多年的交道,每次教到应用题部分就“心惊胆战”。一二年级时题倒也简单,应用题无非就是一步计算,非乘即除、非加即减,一些不太“开窍“的孩子不会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但到了中高年级,题目难度加大,解题步骤多,所隐含的中间条件也多,应用题自然成了他们学****的难点内容,部分学生甚至遇到应用题就有畏难情绪。作为教师遇到那些“顽固不化”的孩子,干着急,算理就是讲不通,应用题成了这部分孩子学****的“拦路虎”。而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他们审题的技巧。我们只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关应用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就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从而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
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惯。一年级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惯,通过读题,让学生正确地找出条件和问题,对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总括的了解。
二、仔细推敲,准确理解题意
字、词、句等语言文字是应用题各种关系的纽带,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
首先,让学生用符号划出题目中的条件、问题、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使其参与认知活动。审题要求学生对题目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感知。
其次,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同学们修补图书,五年级修补了127本,比四年级多修补了28本。四年级修补了多少本?”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级修补的多还是四年级修补的多,这就要抓住“比四年级多修补了28本”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比四年级多修补了28本”,就是“五年级比四年级多修补了28本”,也就是“127本比四年级修的多28本”,这样不难判断出五年级修补的多、四年级修补的少,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执果索因,根据问句找条件
如果题目中的问句中直接指出了最后求的是什么,就可以从问题入手,执“问题”这个“果”去索取解决问题的“因”。例如:“某校六年级有男生150人,占六年级学生总数的3/5。那六年级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从问题出发,抓住“男生比女生多多少”来分析推理:要求差,就要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但女生人数题目没直接给出,要通过已知条件先求出总人数,才能得到女生的人数。引导学生顺藤摸瓜,求“男生-女生”,就先求总人数,列式:150-(150÷3/5-150)。
四、对题目进行缩句
“缩句”就是抓主干缩句,即把题目骨架用关键词表示出来,或者把应用题缩变成文字题,再列式计算。例如: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4/5,吃了多少千克?先找出题目中单位“1”的量,然后分析吃了谁的4/5,学生说出:是吃了100千克的4/5,所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就是要求100的4/5是多少。这样一道应用题就变成了“求100的4/5是多少”的文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