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解读.doc

格式:doc   大小:6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解读.doc

上传人:88jmni97 2018/7/16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解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解读
低血容量休克(hypovolemic shock)是临床常见威胁生命的综合征之一,也是外科最常见的一类休克。在现代抢救条件下,低血容量休克直接致死已较少见,其主要死因是组织低灌注以及大出血、感染和再灌注损伤等引起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低血容量休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全面回顾和总结低血容量休克各方面(包括定义、病理生理、早期诊断、监测、治疗及复苏终点的判断)的共识性意见,根据相关证据提出推荐意见,规范低血容量休克的诊治。
     低血容量休克的最终结局自始至终与组织灌注相关,因此提高其救治率关键在于尽早去除休克病因,同时尽快恢复有效的组织灌注,改善组织细胞氧供,重建氧供需平衡并恢复细胞正常功能。因此,低血容量休克的临床复苏必须在有效、及时地评估指导下进行,这对调整治疗方案和减少死亡具有重要意义。评估内容包括病因的消除、有效循环血容量状态、微循环是否已改善、氧代谢状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器官功能等,对上述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除传统的休克监测和评估指标外,近年来大量研究使临床医生认识到,组织灌注和氧代谢指标对评估休克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低血容量休克的监测
     一般临床监测
     迄今为止,休克的监测及复苏评估指标——血压、脉率、脉压差和尿量仍是判断休克和指导复苏的常用指标。一般临床监测指标还包括皮温和色泽、心率、血压、尿量和精神状态等。
     这些一般临床监测指标在休克早期阶段以及复苏过程中往往难以发生敏感、明显的变化。皮温下降,皮肤苍白,皮下静脉塌陷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休克严重程度。然而这些症状并不是低血容量休克的特异性症状。心率加快通常是休克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其出现常先于血压下降。但心率增快程度不能反映血容量丢失多少和休克严重程度。血压变化需要严密地动态监测,休克初期由于代偿性血管收缩,血压可能保持或接近正常。尿量是反映肾脏灌注的较好指标,但只能间接反映循环状态。
    
     血流动力学监测
     1. 动脉压:一般来讲,有创动脉血压(IBP)较无创动脉血压(NIBP)高5~20 mmHg 。低血容量休克时,由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NIBP测压误差较大,IBP测压比较可靠,可用于连续监测血压及其变化。
     2. CVP和PAWP:用于监测容量状态和指导补液,有助于了解机体对液体复苏的反应性,及时调整治疗,并有助于指导对已知或怀疑存在心力衰竭休克患者的液体治疗,防止输液过多导致肺水肿。肺动脉楔压(PAWP)反映左心房平均压,正常值为8~12 mmHg,大于18 mmHg提示肺淤血及左心功能不全。中心静脉压(CVP)是胸腔内大静脉压力,反映右心前负荷及右心功能,正常值为6~12 cmH2O。影响CVP的因素很多,如气胸、胸腔积液及正压通气等均可使CVP升高。在低血容量休克合并右心衰竭时,CVP升高往往掩盖了低血容量,使低血压难以纠正。而左心衰竭时,轻微过量补液时CVP增加不明显,PAWP则明显增加。
     3. CO和SV:休克时,心排出量(CO)和每搏输出量(SV)不同程度降低。连续监测CO和SV有助于动态判断容量复苏的临床效果和心功能状态。
     由于CVP和PAWP有局限性,近年来有学者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