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谈环鄱阳湖产业和城镇群的历史及现状.doc

格式:doc   大小:6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谈环鄱阳湖产业和城镇群的历史及现状.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7/16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谈环鄱阳湖产业和城镇群的历史及现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谈环鄱阳湖产业和城镇群的历史及现状
一、环鄱阳湖产业和城镇群的历史描述
在赣文化研究中,环鄱阳湖区域可能因为分隶众多地市,故而对其历史文化的注意和研究与其活跃的经济活动、庞大的经济X络和工商业聚落及在全国经济和文化史上的地位远不相称。我们仅从粗略的描述中就可以看出,环鄱阳湖地区曾经存在着历宋、元、明直至清末民初跨越近千年的繁荣的环湖产业群和城镇群,其经济总量和影响力远远高于周边地区,居全国前列。许多关系国计民生和政府赋税的传统产业如瓷业、茶业、造纸业等一直居全国之首。

茶业。早在唐文宗大和年间(公元827-835年), 鄱阳湖区的饶州浮梁已是全国最大的茶叶市场,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占全国的八分之三。唐文宗开成年间(公元836-840 年),朝廷每年收入矿冶税不过7 万贯,抵不上一个产茶县的茶税,茶税已成为唐朝后期财政收入的重要之一。为此,浮梁设县为五品县官。(南宋官修的)《中兴会要》列举了产茶各路州军的茶产量,依次为江西南路5,383,468 斤。两浙西路4,484,615斤。江南东路3,759,226 斤。由此可以看出,北宋时代,江西、湖南的制茶叶大有发展。即使到了元、明,这种趋势还是继续保持,江西占首位,湖南占第二位。
至清末民初, 鄱阳湖区域的产茶业仍保持这一位置且富巨大活力。表现为:
茶叶产区不断扩大。清同治《安义县志》载,茶叶昔无今有,皎源西山最盛。由于茶叶是当时最大宗的出口货物,为本国贸易计,西人曾对中国茶叶的生产和贸易做过详细调查, 调查报告纪录,江西沿鄱阳湖的产茶区,在最近五十年中,已发展为一个很重要的茶区,并且大量输往欧美。在玉山及河口镇一带, 栽种着大量茶树并制造着大量茶叶, 以供外销。上万英亩的土地都种着茶树,而且大部分的土地显然是最近几年内开垦和种植起来的。延至民国元年,九江海关茶类出口256,977 担,仅次于武汉(亦是江西茶叶的重要转运口岸), 仍高于杭州的143,554 担,宁波的114,969 担,居全国第二。据民国时期的调查,江西二十九个产茶县,鄱阳湖地区几占二十个, 输出数量排名最前的为鄱湖区域的婺源县4 百万斤,修水县165 万斤,贵溪县30 万斤,余干县20 万斤,德兴县20 万斤。
品种和品质不断改进。外籍人士的调查报告还记录了鄱阳湖周边地区茶叶改良的情况。很多年以前, 一位勇敢的中国商人看清了很容易用同样的茶叶制出红茶和绿茶,便在宁州(今九江修水县)茶区制出一批红茶运往广州销售。广州的外商对这种茶叶极为赞赏,运至英国后,销路甚佳,并且马上成为一种头等的红茶。此后销路年年不断增加,到现在,宁州茶区只出产红茶了,而已往宁州是只出产绿茶的。
瓷业。景德镇在宋以后逐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制瓷中心,明的御窑厂、清的督陶官都设在此,民窑生产的质量和产量也为中国乃至世界之最。清道光龚轼《景德镇陶歌》记,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十里长街半窑户,赢他随路唤都昌。经鄱阳湖水道入长江行销全国乃至世界,也是尽人皆知的史实,此不赘述。
大米。仅以赋米为例,从宋至清江西的上供米额一直居全国前三位之列,远远高于周边地区。而在江西十三府中,濒湖的南昌、饶州、南康、九江四府几占全省的一半。北宋淳化四年江西漕运上供米额全国第三位,为120 万石;明洪武、弘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