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专业会计班级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课题
会计处理基础
教学学时
2学时
教案编号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清帐务处理的基本过程及相互关系,明确账务处理的时间归属,理解帐务处理的种类及循环过程,弄清期末帐项调整的内容,掌握成本计算的一般方法。
教材分析
重点
账务处理的基本过程与业务流程
难点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关键点
理解并确定收支期与归属期
教学方法
讲授、对比分析、提问等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引旧入新〗从账证表的循环过程渗透到会计处理的业务过程,导入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6′)
〖讲述新课〗
会计处理概述
一、会计处理基本过程(35′)
二、会计处理时间与方法(45′)
三、会计处理种类(55′)
四、会计处理过程及业务循环(25′)
〖思考总结〗归纳本次教学内容,布置思考或作业。(4′)
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
第六章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处理
内容提要:本章从资金的筹集,供应、生产、销售业务过程,以及财务成果的形成与分配等方面,全面阐述工业企业相关业务的账务处理,并将该项会计的“业务循环”同前述证、账、表的会计“过程循环”中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展示账务处理的整体面貌。
教材分析:本章重点是会计处理过程循环和工业企业会计业务循环的内容;供、产、销三个过程及财务成果的形成与分配等相关业务的账务处理。
课时计划:本章教学计划安排2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为14学时,实践教学为6学时。
节次安排:本章设六节,即:会计处理基础、资金筹集的会计处理、供应过程的会计处理、生产过程的会计处理、销售过程的会计处理、财务成果的会计处理。
【版书设计与授课提纲】
〖会计处理基础〗
一、会计处理的基本过程
含义:会计处理是对经济业务及会计事项的记录与报告。
构成:两个环节(账务处理与报表编制),四个阶段(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
会计确认:指对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并确认其归属于哪类会计要素的过程。
确认是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变化的具体项目的判断和认定。确认的结果是认定了记录经济业务的账户名称及借贷方向。
会计计量:是指将经济业务事项按一定的金额予以记录和报告的过程。具体讲,就是用货币或其它量度单位从数量角度计算、衡量、描述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和结果。
计量的结果是确定了记录经济业务的价值量,即金额。
它包括凭证记录和账簿记录。
会计记录:是根据会计确认和计量的结果,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在证、账、表中全面、系统地登记经济业务事项的过程。
会计报告:是指根据账簿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供有关信息的过程。通过会计报告的方式将财务会计信息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
二、会计处理的时间与方法
(一).收入和费用的收支期、归属期
:因收入而收到现款和因费用而支付现款的会计期间。(现款是指现金和银行存款)
:应获得收入和应负担费用的会计期间。
例:某企业9月份销售产品一批,价款10000元,11月份收到货款。则10000元收入的收支期是11月份,归属期是9月份。例:本月预付下个月的房租费1000元。则1000元房租费的收支期是本月,归属期是下个月。
:收支期和归属期一致:本期应获得的收入在本期已收到,本期应负担的费用在本期已支付。收支期和归属期不一致:本期应获得的收入在本期未收到,本期应负担的费用在本期未支付;本期实际收到的收入并不是本期应获得的收入,本期实际支付的费用并不是本期应负担的费用。
(二)会计处理原则
(现金制、实收实付制)
以款项是不是(实际)收付为标准不确定本期收支。(企业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是以其收支期来判断,即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
(应计制、应收应付制)
以款项该不该(应否)收付为标准不确定本期收支。(企业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是以其归属期来判断,即以收入是否应获得、费用是否应负担为标准)
收入的时间确认:生产完工时(订货销售);销售时(交款提货销售);收到货款时(分期收款销售)
费用的时间确认:按因果关系直接配属;分摊(按归属期或受益期间);直接认列为费用(期间费用)
销售产品4000元,收回现款3000元,余款1000元暂未收到。预付7—11月份的房租费6000元。本月银行借款利息500元(到期同本金一起支付)。支付本月水电费1000元,其中代缴职工生活用水电费200元。摊销年初已支付本月应负担的保险费200元。上月已预收货款的产品本月实现销售收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