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来自:大众论坛-大众社区  作者:期望效应  发表于:2004-8-21 14:08  查看:7532  回复:2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要超过了我们口头上的重要性。25年的改革,前10年农村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农民是改革的最早收益者之一,但农村在90年代以后的发展缓慢了,在有些地方就是停滞了甚至是倒退。即使在前10年的发展中,我们对农村问题的重视不够,发展很大因素上是依赖农民积极性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农业基础设施却并没有得到改善,是建立在80年代以前的农业设施上,只不过被充分利用了。农业设施,土地,农民的收入,农民的保障,农村的卫生等在90年代后一直在被透支着,感谢SARS没有在农村扩散,尽管如此,我们应该看到农村的实际问题。农村的电力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卫生设施不仅没有发展,面临着停滞甚至是倒退。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没有地方看病,农村面临着清洁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尽管如此,三农问题仍然成为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之一。固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但不能就此让他们50年后面临无依无靠的困境。中国经济需要可持续发展,同样,中国人的生活需要可持续的提高,不能用长痛换来短暂的快乐。把问题留给50年后的政府,就如我们现在我们承受着人口问题的重压。
我们一直说要扩大内需,采取的往往是增大基础建设投资,或者说盲目的城市扩张抛弃老城建新城,现实是城市和工业发展了,城市却不自觉地将资本、技术反馈给农村,支持农业的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而将其投向第三产业或城市建设,以满足城市的“高档”消费和“文明”生活的需要;投入到所谓的“市政”建设和城市化发展,以竞相提高城市的“品位”; 或者说增加公务员工资。……而恰恰忽视了改善农民工的权益。粮价基本没有变化,生产资料在上涨,看病的费用在增大,教育的费用在增大……尽管中国整体面临的是通货紧缩,但更多的农村面临的是通货膨胀,也就是说中国既面临着通货紧缩,同时又面临着通货膨胀,只不过出现在不同的社会阶层而已,而这个阶层主体的农民又是一个被忽视的阶层。在农民支出比例中站最多的教育和医疗费用一直在增加,而收入增加有限,他们有比富有人群更多的内需却没有购买能力。我们不仅没有给予农村更多的财政支持,反而将大量的农业税收用于城市建设,以满足城市的“高档”消费和“文明”生活的需要;投入到所谓的“市政”建设和城市化发展,以竞相提高城市的“品位”;这本身尽管没有错,但如果以不考虑农民的生死为代价是危险的!在未来的相当时间内中国农民在人口数量上仍是社会的主体,我们不能以牺牲他们的发展来换取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中国的腐败,中国式的私有化进程,中国的黑社会已经成为中国新问题,刘涌案件即是最好的说明,涉及地方政府高层,涉及经济活动,涉及黑社会,对政府的运作,百姓的生活,社会经济均造成了巨大影响。刘涌的判决一改再改,则可以看出这种渗透的深度了,到了非得中央政府干涉的地步了。
最可怕的是被透支的中国百姓的改革热情。在25年的改革中,政治体制的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法制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在这些均不完善甚至是没有任何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我们不断推进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不断推进中国就业体制的改革,造成了中国式的市场经济,造就了很多吸食国有资产的财富寡头,造就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