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阅读,在高考大阅读试题中更多是考查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包括人生体验类散文、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文化哲理类散文四大类。《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说的要求与对散文的要求是一致的。小说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阅读中读得最多的文体,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限制,以前较少在高考中考到。但随着形势变化,高考必然会涉及到多样化的文学作品阅读试题。而小说,是散文之外最容易考到的一大文体
2004年2篇:北京春季高考《雁阵》、辽宁卷《“认识自我”》(纪伯伦)
2007年2篇:宁夏海南卷《林冲见差拨》、湖北卷《日月行色》
2008年4篇:宁夏海南卷《二十年以后》(欧•亨利)、江苏卷《侯银匠》(汪曾祺)、浙江卷《乌米》(〔俄〕阿•马•高尔基)、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2009年5篇:宁夏海南卷《孕妇和牛》(铁凝)、辽宁卷《遗璞》(贾平凹)、浙江卷《魔盒》([英]大卫•洛契佛特)、安徽卷《董师傅游湖》(宗璞)、四川卷《想象》([英]凯•杰罗姆)(09年考查散文12篇)
2010年 7篇: 广东卷《面包》沃尔夫冈•博歇尔特、山东卷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她只能活七小时”【注】[美]保罗•舍恩斯坦、江苏卷《溜索》阿城、
陕西卷《保护人》【法】莫泊桑、安徽卷原作发表于《芒种》,作者许辉、辽宁卷《洗澡》王安忆、
阅读文学类文本。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考纲解读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表现力”重在艺术性。
(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要求从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3、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
4、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一、关于小说的常识
二、小说的特点:
1、完整的故事情节
2、鲜明的人物形象
3、典型的环境
4、深刻的主题
5、精巧的构思
在各式文学作品中,最普及最流行的体裁要算是小说,别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书最被人爱读和争购?乃是小说。同样,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小说也有出现的趋势,以它为命题材料,用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既然大家如此关注它,那么我们该如何解答小说类阅读分析题呢?   大家都知道,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这样,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三、小说类阅读题解题策略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一)故事情节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