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对中国写意画的影响.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中国写意画的影响.doc

上传人:wyj199215 2018/7/17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中国写意画的影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福州琅岐中学凌艺文
【摘要】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阐述了佛教中“禅”的概念对传统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的影响,以期对现代中国写意画的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禅”;中国写意画;影响
“禅”,是佛教中的概念。全称“禅那”,意为“静虑”,就是用静坐思维的方法,以期大彻大悟;其目的都是为了在宁静的心灵中获得纯净无我、万象混化、物我合一的涅槃之乐①
1、“禅”对山水画意境表现的影响
禅学在唐朝以后兴盛起来。在吴道子探索的基础上,唐朝的画家创造出了以水墨渲染的山水画艺术表现形式。当时,禅宗所宣扬的思想和行为方法被广泛接受,一些文人士大夫同样也接受了这种思想,并逐步地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成一种特有的精神品性。这种特有的精神品质在中国绘画里所表现出的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拜模仿,也不是向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追求”。②它所表现的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的精神。③
这股洪流思潮冲击到画坛,产生了一位划时代的名家,即首创泼墨山水的王维。王维,号摩诘,太原人,家世信佛。他所创作的诗和所画的画,被后人称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画风体现在水墨渲染的画法和空寂的意境表现两个方面。在他的代表作《雪中芭蕉图》中,他描绘了大雪里的一株翠绿色的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而芭蕉又是南方热带的特有的植物,一棵芭蕉能在大雪里生存就足以说明他是用心在作画。在现实世界里,也许“雪”和“芭蕉”真是不能并存的,但是画里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也就是说“精于绘事者,不以手画,而以心画”④。中国画在墨法的表现上提倡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这在晚唐时期的画家张璪画中可以见到。“以水破墨,以墨为色”的“破墨法”是“禅意”的最好说明,充分的体现了画家所讲究的客观形似和主观情绪的统一,人和自然的合一。“泼墨法”的出现无限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遵循着这条独特的表现方法,中国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历史发展到宋朝,这种强调“顿悟”,强调与外界接触时,不受影响,依然保持原本的清净的精神境界,被历史地延续下来,引发了当时绘画艺术界在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上的变化。宋代文人把绘画视为文化修养和风雅兼备的重要部分,他们的绘画多为寄兴抒情、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反对过于拘泥于形式的描摹,提倡平淡清新的艺术风格,“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成为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出现了苏轼、马远、夏圭等巨匠。
苏轼,文人画的创导者与实践者,极为重视神似,反对程式束缚,强调绘画的功能是抒写主观情感,提倡“书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其代表作《古木怪石图》描绘了扭枝曲干的枯树,扭曲伸展,坚硬顽强;画面中虽笔墨不多,却表现出孤傲险怪的气息,与其孤傲豪放的性格相一致,准确地抒写了胸中的磊落不平。
南宋的马远和夏圭更是开创了一代新画风。他们的山水画突破了统治画坛几百年的全景式山水的局面,创造了富于表现力的山水画表现技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山水画。对于南宋马远的“一角”、夏圭的“半边”所蕴含的深刻禅意,有这样一段精妙的论述,“这和梁楷的‘简笔体’一样,都是尽量用少的线和笔触表现物的形状,这两者都和禅的精神有很大的一致性。水上的一介孤舟,观者可以感到海的茫漠、广阔,同时,它会在人们心中充分启醒一种平和满足的感觉——‘孤绝’的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