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最后一分钟》教学实录(2013-01-09 12:27:5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我首先用风雨归程这个词语作为切入点,接着抓两个重点句的理解,然后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诵读诗歌,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同时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孩子们,你们知道这尊雕塑的名称吗?这又是哪里的标志呢?那你们知不知道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的呢?(学生回答)
师:当 1997年6月30日11时59分,当第一朵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紫荆花即将深深的扎根在祖国大地上的时候,所有中国人的心沸腾了,你们想知道这激动人心的时候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一起来感受那万众欢腾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感知全诗
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知道这是一首诗歌。也知道了这首诗歌一共有几节?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诗歌并听清老师的要求。
1、自由朗读,思考:
香港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他经历了一段坎坷的路程,文中有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请把它找出来。
2、读“风雨归程”
师:课文读好了,并找到了概括香港回归历程词语的同学请举手,好,这位同学你来说说。
师:这位同学找到了“风雨归程”。这真是一位会读书的孩子,他找得非常准确,就是“风雨归程”。(板书:风雨归程。)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这个词。
3、理解“风雨归程”
师:孩子们,你们课前收集了香港回归的资料,刚刚又初读了诗歌,谈一谈你对风雨归程的理解。(请两名学生谈)
三、品读文本,感悟诗歌
(一)直奔第三节,感受香港百年的耻辱
师:是啊,经过多少年,多少代人的努力香港才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孩子们在这首诗中有一节就写到了香港回归的风雨历程,谁能快速地找到它?
1、指名读第三节
师:你真是个眼明手快的孩子,就请你把第三节读给大家听听吧!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2、思考:在这一节中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让你有一种痛心的感觉,请把它找出来。
师:划好的同学请举手,请你来说一说。是啊,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多么令人痛心呀。
3、课件出示“那深入骨髓的伤痕——灵魂。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请两三位学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读出来。
师:孩子们,谁有过手被划破的经历?疼吗?伤口有多深?那你能想象划破我们的皮肤,穿过我们的血肉,扎进我们骨髓的伤痕有多疼吗?这是谁带给我们的伤痕?又是怎样的伤痕?谁来说说?
师:说得真好,一百多年的伤,一百多年的痛,我们怎能忘记,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一段历史。(播放课件)
师:孩子们,当你们看完了这段资料,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指名说)
师:是啊!我们愤怒、伤心、难过。孩子们,这就是我们香港在这一百多年所承载的屈辱的历史。(板书:屈辱的历史)这百年的屈辱怎能不让人痛心和愤恨?读(学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