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文化》复习提纲
第一章中国传统行政理论文化概述
一、伦理:伦理就可以理解为: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应当遵循一定的道理和准则。比如说就像孟子所说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就像柏拉图所说,由金子做成的国王是统治者,由银子做成的贵族是执行者,由铜铁做成的生产者是劳动者。就像霍布斯所说的人与人之间是战争的,要遵守自然律(自然法),洛克所说的自然法则。卢梭所说的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怜悯和同情。
柏拉图:人类社会的相互需要,人与人要相互配合。他强调素质的先天性差异,认为人一出生就存在着本质的优劣。人分“金、银、铜”三个种族,进而分工。国王是由金子做成的;贵族和武士是由银子做成的;生产者是由金属铜铁做成的。各个阶层各尽其责,分工协作,不互相干扰和越位,理想社会。
:人和人之间是一种战争的状态,具有侵略性。
:人与人之间不是战争状态,人与人之间应寻求合作。
卢梭:人始终会有怜悯和同情。他们不可能对他们的同类做出最狠毒的手段来保护自己。人和人的关系一定有情感因素的支撑。
二、道德:指由做人应该遵守的原则和规范,更强调其内化而形成的个体人格品质。
三、“伦理”与“道德”的关系
(1)当表示现象、问题的时候,我们较为倾向于使用“道德”一词;当表示规范、理论之时,我们较倾向于用“伦理”一词。(2)道德更含有主观、主体、内在的意味;“伦理”更具有客观、社会、外在的意味。(3)伦理多倾向于从社会的角度提出的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道德多倾向于从个体的角度身体力行伦理规范而后有所得,道德的根源在于人心。
四、4、行政伦理文化:行政伦理文化是人们对行政体系及其行政活动的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以及人们所遵循的行政原则、行政传统和行政习惯等的总和。
五、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六、行政伦理文化是在行政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行政意识形态,它具体包括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行政心理现象、行政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状态。
七、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构成家国同构。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制度。
宗法制虽然在夏朝时期建立,但成熟与完备是在西周时期,它影响后来各时期的封建王朝。
宗法制的特点:1.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正妻)长子继承制。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亲疏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贵妾)不以长。”。按照西周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嫡长子)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儿子(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在封地内却是大宗。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族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大宗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
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
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宗法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政治体制上的皇位世袭制,形成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家国一体的“家天下”局面,而且作为一种制度、观念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了颇具东方特色的“以家族为中心、以等级为目的”的伦理文化形态。
1. 宗法制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上的影响,最重要、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形式。西周时期,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使“按地域划分的国家各级行政组织和按血缘划分的大小宗族基本重合,国家系统的君统和家族系统的宗统,政权和族权紧密结合为一体,各级政权的首领均由一个大家族的族长、家长担当”。于是,君臣关系和父子关系重叠,国家政治管理与宗族事务管理重叠。
,宗族血缘观念相当浓厚。由于宗法思想的长期熏陶,中国人的血缘观念超乎寻常的强大。亲族之间的交往是中国人际关系的极重要的方面,亲族之间的礼节规矩远比别的民族多,亲族圈是中国人重要的活动环境。而且,中国人还特别注重亲族之间的远近与长幼关系,以及与自己的血缘联系方式。
。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包括国家重视家庭、宗族的社会基层组织在法律的执行和遵守方面的作用;负面影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