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庶民的胜利.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庶民的胜利.doc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5/6/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庶民的胜利.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庶民”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有那么一个镇,有那么一群人,寄居于祖国东南之隅,却时时刻刻把握这历史的脉搏,见证着“庶民”的胜利。
 
                             抗战烽火
   1940年,正当抗日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日军的魔爪伸向福建省三沙镇。“日军来啦,日军来啦!”消息瞬间打破了小镇百年的宁静。小镇上的人们纷纷冲回家中藏起世世代代的积蓄。听姥姥说,隔壁李大爷曾将十几吊的铜钱吊在身上,再在外面披上一件厚厚的棉袄。日兵来他家搜查时,叫他走开,可他就是不走,日兵将他衣服扒开,抢去了所有的铜钱。更有甚者,将钱藏在了棺材里,自以为万无一失,可谁知日兵竟拿刀捅棺材,铜钱便“哗哗”地流下。
 
特殊的年代,总是要特殊的活着。
 
据说当时镇里的许多女人为了逃避日兵都往脸上涂满了泥巴,有的人甚至吓得躲进了粪坑,三沙镇的了子山上至今矗立着一座瞭望台,虽然如今已经布满了涂鸦,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座小小的瞭望台曾经庇护了三沙镇无数人的生命。在这里,三沙的民兵曾经无畏敌人的枪林弹雨,拼死维护镇民的安全。在这里,三沙的人民曾经无畏死亡的恐惧,与日兵顽强拼搏。姥姥说,当时街上出现了好多由渔民自发形成的民兵团,民兵团到每家每户叮嘱藏身路线及地点,常常头顶着轰隆隆的战机声,急忙冲向下一户家中。
 
在艰苦的岁月里,人们的真情,总显得那样珍贵。
 
一直令我引以为豪的是,我的爷爷曾经在同日军作战时因向日军成功扔中一枚炸弹,导致日军损失惨重。“其实我当时什么都不怕,一心只想赶走日本鬼子.”爷爷如是说。
 
是啊,风雨如晦的年代,容不得人有过多的思虑。
 
而三沙人民用血与泪,将这面腥风血雨的旗帜插上了胜利的高地。
 
                             文革重创
1966年,当轰轰烈烈的红卫兵运动在祖国大地肆意泛滥之时,小镇却也无法避开这动荡敏感的时代。小镇再次被祖国的一次震颤惊醒,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风雨如晦的踟蹰。
 
据姥姥回忆,当时三沙划分成了两派,一派为“八二九”一派为“新三沙”。“八二九”主要由素质较高的知识分子组成,而“新三沙”主要由渔民、农民等小生产者组成。两派水火不容“新三沙”控诉“八二九”人士为资产阶级分子,而“八二九”据理力争,谁也容不下谁。不幸的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叔公(姥爷的弟弟)加入了“八二九”,与作为“新三沙”一员的姥爷反目成仇,一场家庭战争爆发了。
 
“当时吃饭都不能说话,只要一开口,两兄弟就要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姥姥无奈地说“街坊邻居都在喊‘两兄弟吵架啦’‘两兄弟又打啦’”。一会儿,邻居的各自“派友”们便会聚到家里,各执一理,仿佛有争个三天三夜誓不罢休的气势。姥姥说:“一家原本和睦的两兄弟,却突然大打出手,叫人多么心痛啊。

虽时隔多年,但说起这些故事的时候,外祖母的神情,却让我感觉那些早已消散在历史风云中的往事,竟穿越了时间的荒凉,变得如此真切、清晰。
 
   “两大派的人每天晚上都到三中的主席台上吵架,说不过别人就动手。”邻居家的王大爷是这段历史沉重的受害者,他因在一次争吵中被另一派的人打了一拳,正中左眼,从此只剩下右眼微弱的光线勉强维持视力。
 
我曾经在小路上看着他佝偻着背,步履蹒跚,也曾经多次想敲开他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