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糖尿病肾病实验室检测指标进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D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极为重要。DN患者早期起病隐匿,常规检查方法难以发现尿蛋白的阳性结果。本文就DN发病机理和近年来DN检测指标的新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关键词】糖尿肾病;实验室检测指标;研究进展;综述
Abstract:DN is mon chronic microplication of diabetes,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s very early attack is very hidden, the routine tests are hard to find the positive urinary article makes a summary on the new developments on its incidence mechanism and the DN test indexes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DN;lab test indexes;research developments;review
本文就糖尿病肾病(DN)发病机理和近年来DN检测指标的新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1 DN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般认为DN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生与糖代谢紊乱、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多种细胞因子以及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与DN病程呈正相关,病程愈长,DN发病率愈高,严重程度亦愈高[1]。
糖代谢紊乱
DM患者多元醇代谢通路激活,造成细胞内高渗状态,大量细胞外液渗入,引起细胞水肿,导致细胞结构破坏,直接影响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蛋白激酶C(PKC)是细胞内一组重要的蛋白激酶,在高血糖时PKC活化,可使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增加,抑制一氧化氮(NO)合成酶的活性,导致NO生成下降,引起血管收缩功能改变。PKC还具有调节血小板粘附、聚集与分泌功能,增加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的含量和活性,促进DM血管内形成高凝、低纤溶、高血黏度病变。
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参与DN肾血管病变和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过程,AGEs与血管内皮细胞上AGEs受体结合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减少内皮细胞表面抗凝酶的表达,增加前凝血因子活性,灭活NO,加速DM血管病变的形成。
并非所有DM患者在其病程中都出现肾损害,一些长期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同样出现肾损害,研究表明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在介导DM组织损伤中起重要作用,DM患者不同个体系膜细胞GLUT1功能表达及调控上的差异可能是部分患者易患肾损害的原因之一。
血流动力学改变一是全身高血压的影响,另一个是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后者直接参与了DN的发生,其中肾小球高滤过率则起关键性作用,尤其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阻力降低,使单个肾单位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压增加,出现肾小球高滤过,引起肾脏生理功能和形态学改变。
肾小球毛细血管切流压增加,血管内皮长期承受这种压力,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血管活性因子异常、血管反应性改变。
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损伤,表现为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区增宽、肾小球基底膜增厚、ECM产生增加。
肾小球高压、高滤过使血浆中一些大分子物质通过毛细血管壁并滞留在局部,如滞留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则进一步使系膜区增宽和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肾脏形态学损伤:包括上皮细胞从基底膜脱落、上皮细胞足突融合、系膜区增宽、基底膜增厚、肾小球固有细胞和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胞饮的血浆蛋白颗粒等。
胰岛素能够促使入球小动脉收缩,而DM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入球小动脉产生松弛,肾脏血流量增加。另外,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心房肽和内皮细胞衍生的舒血管物质等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细胞因子根据细胞因子在DN发生发展中各自作用特点大致归纳为:(1)参与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PDGF);(2)参与细胞肥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GF1;(3)参与ECM代谢:TGFβ、IGF1、PDGF;(4)参与细胞增殖: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5)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GF1;(6)参与细胞凋亡: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