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ppt

格式:ppt   大小:1,387KB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ppt

上传人:gyzhluyin 2018/7/19 文件大小:1.3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淄博市中心血站
姜其河
输血技术发展概况
人们对血液的应用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大体分三个主要阶段:远古时代的血液沐浴、血液饮用阶段;近代的全血输注阶段;现代的成分输血阶段。
1656年,血液输入血管成功。1667年,人体尝试接受输入动物血。1817-1818年,人体间开始真正输血,其中8例中3例输入成功。从此输血进入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直到本世纪初,1900年Landsteiner首先发现了红细胞血型,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使输血变得安全、有效,从此输血真正在临床上使用,成为许多危重疾病的抢救手段。
但由于离体血液会凝固,因此人们开始探讨抗凝剂。1914年出现了枸橼酸钠抗凝剂。1943年发现了ACD保养液。因而使血液保存延长至21天。这就为世界各国建立血库奠定了基础,使输血疗法从幻想变为现实,并迅速推广和不断完善发展。
临床输血的法律法规
输血不仅是一个临床治疗手段,更重要的是一个法律问题。为规范血液的管理,国家对于血液的采集、检验、储存、发放、运输和临床输注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明确的法律法规相约束、管理。
1998年10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对临床用血管理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第13条规定,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必须核查。第15条和第16条明确了医院节约用血、开源节流的责任,提倡择期手术的病人自身储血,亲友、单位互助献血,医疗机构要制定用血计划,合理用血,科学用血,推广成分输血,开展临床用血新技术的研究。
医源性感染。输血和输注血液制品是临床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手段,但又是多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重要的途径。血液虽经严格检测仍有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危险,主要原因有:
(1)试剂检测存在一定比例的漏检率,可能会将一些检测结果为阴性但带有病毒的血液用于临床输注。
(2)献血者处于感染的窗口期,抗体尚未产生或滴度过低,以至于漏检。
(3)由于医学科学和人类对生命了解的局限性,可能造成因输血感染一些未知的病毒。
(4)血液从采集到输注的某一环节出现疏漏造成血液的细菌性污染,输注此种血液可引发严重医源性感染。
另外血污针头刺伤也可造成医源性感染。分析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医源性感染,可依照《献血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