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以文化德,让每一位师生明理笃行.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以文化德,让每一位师生明理笃行.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8/7/21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以文化德,让每一位师生明理笃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以文化德,让每一位师生明理笃行
上海市北海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公办初中,创办于1965年,在几代领导、师生艰苦奋斗下,学校曾于1992年获首批“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并于2004年、2007年、2009年蝉联该荣誉称号。
学校地处普陀石泉地区,为老式新村聚集区,随着住房条件改善,社区居民结构发生变化,现多为退休、下岗工人及外来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且家庭结构复杂,单亲、重组、隔代抚养家庭比例颇大,这对学生的视野拓展、生活学********惯培养等带来不利影响;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渠道也越来越便捷,“有知识没良好文化及****惯”将会成为影响这类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不利因素,如何针对生源实际,根据时代要求,在“公正”、“包容”、“责任”等上海城市精神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核心理念及“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生活品质”《普陀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核心理念引领下围绕“让每一位师生健康成长”的学校办学理念,办社区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每一个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成为初具中华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素质的合格小公民,是我们在行为规范教育工作中一直在思考与实践的问题。
一、非明则动无所之,德化为治之本
有很多学者认为教育的基本取向在于关注心灵,教育只有把通向心灵之路引入学校的教育生活,才能最后达成生命教育的精神境界。学校“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就是关注人的心灵和精神的渴求,我们的行规教育就是遵循教育的基本取向,围绕办学理念,致力于向心灵的靠近,心灵不可以被规范,心灵只有靠体验和理解才能把握,为此我们强调“知”的内化,规范行为之前尤其重视行为价值的教育。为加强学生卫生****惯的教育培养,我们在全校升旗仪式上让一个4年来从未上过主席台的成绩很差的初三学生接受访问,原因是他曾主动捡起走廊纸屑,大张旗鼓目的就是让全体学生看到学校倡导的价值观。为促进学生卫生****惯养成,校领导在全校师生集会上讲“敬终慎始”的传统道德,政教处在午间播放《弟子规》视频,
有经验的班主任撰写高质量论文在班主任会上培训,学校还制作了教室卫生标准的宣传片。一个简单的卫生行为规范,我们却做得很繁琐复杂,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挖掘这个行为背后蕴藏的德性资源:保洁就是敬物,只有心生敬意,才会对周围环境、物品爱惜。我们相信,教育只有先让学生知道根本所在,正心修身,居敬穷理,然后才能表现为行为上的规范。
二、非动则明无所用,诚于中形于外
我们努力使行规教育致知笃行,鞭辟近里,通过文化真正回到学生自己的精神生活,走近心灵。我们的学雷锋活动重视由诚而教,爱心助老,不搞简单捐钱,而是发动全校学生卖教室废品成立绿色爱心基金再去买油、米等上门慰问,而受助的卖花老人反过来多次来校送花回赠,感动了师生,我们再把这种感恩行动深化,组织学生干部跟随老人卖花体验,这样的活动形式被《青年报》报道。我们开展阳光之家志愿服务,从开始就摒弃“一阵子”想法、坚定确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意识,长远规划,目前已开发出一门专门培训学生志愿者的课程,教师的公开教学荣获区拓展课程一等奖。
三、以文化德,让每一位师生明理笃行
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认为文化陶冶是教育的本质,精神文化能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可以变成学校自己的精神文化传统,这种传统一旦形成,就会以强大的影响力规范学校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