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9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从小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编制9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掌握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积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本。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师:(课件播放龙舟图)瞧,他们在干什么?你从这个场面中看出了什么?)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每条船上有多少人?
有几条龙舟在比赛?
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怎样算比较简便?我们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之后计算就会很简单了。
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9的乘法口诀》。
二,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课件播放袋鼠跳格图)
师:小袋鼠真可爱,一蹦一跳的,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数学题呢。
(1)请学生观察图画,教师点击鼠标出示一只袋鼠均匀跳格的动态过程,从0点开始,每跳一格是9,让学生回答跳动的次数对应的点数是多少。
(2)在书上逐一填空,算出3个9相加,4个9相加……9个9相加的结果。并说出所填的数是由几个9相加得到的。
(3)让学生编9的乘法口诀。
(这个过程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索出9的乘法口诀)
(4)学生汇报结果,师生一起检查口诀的正误。
(5)说出每句口诀表示哪些算式的积.
(6)记忆9的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9的乘法口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吧。你觉得哪几句好记,哪几句难记呢。为什么?
(7)探索记忆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式和积,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出发现的规律。如:9的1倍比10少1,9的2倍比20少2……9的9倍比90少9;每个积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的和都是9;9×2的积的十位数是1,个位数是8,9×3的积的十位数是2,个位数是7;9×5与9×6、9×4与9×7、9×3与9×8、2×9与9×9这4对算式的积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是颠倒的……等等。
(师介绍用手指表示数记忆的方法:弯曲左手手指表示十位,弯曲右手手指表示个位。两个数字相加等于9.)
(8)
指名试着背诵
三, 联系实际,巩固拓展
我国数学源远流长,古代劳动人们很早就学会运用《9的乘法口诀》了。(课件展示各种关于9的乘法口诀的内容)
(1)我》中这样写到:唐僧师徒终于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到达了西天,取得了真经。这句话用九九八十一难形容唐僧师徒经历的困难大,多。
(2)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