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讲”与“不讲”.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讲”与“不讲”.doc

上传人:wuxwivg046 2015/6/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讲”与“不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讲”与“不讲”
摘要:讲解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最基本的形式,课堂上教师的有效讲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一定要强化阅读,尤其是初读,要拿出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去读书。有时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中细腻、优美的语言,文中那些生动鲜活的词句也就不知不觉地储存在学生记忆仓库中,无需教师过多讲解。
关键词:阅读教学;“讲解”;“不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29-02
讲解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形式。但是教师“满堂灌”,是不可取的,甚至是徒劳的。有些教师不讲不放心,好像不讲透是偷懒不负责,不做全套讲解,就是简单阅读教学,就是教学不到位。可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的吸收率如何呢?我建议,阅读教学中,教师尽量少讲,能不讲的就不讲。讲,要做到点石成金。
一、三不讲
教师有三种情况不讲:①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已经讲解过的知识,教师不讲。重复讲解就是浪费资源。②学生通过自学、查资料、调查、实验、讨论、合作探究能掌握的知识,教师不讲。一位教师教学《神奇的克隆》。板书课题后解题:“克隆,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无性繁殖或者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克隆的内涵已经扩大了,指生物体通过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复制出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生命物质或生命体。
”解释完后,学生面面相觑。教学效果显然不佳。另一位教师由课题导入后,引导学生质疑:“克隆是什么?克隆神奇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完后全班交流。生1说:“克隆就像《西游记》里的孙大圣拔下一把毫毛,变成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生2说:“柳树‘插条’,马铃薯、仙人掌‘切块’繁殖都属于克隆……”学生的自读自悟比教师讲解的效果好得多。③太深、超标的知识,和教师费尽心机讲了,学生还是模糊不清的知识,教师不讲。不要认为教师传授的知识越难越好,而要看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能消化。
二、学生讲
有些学困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成绩好的学生能够解决,鼓励成绩好的学生讲;有些问题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教师巧妙地引导,拓宽学生的思路,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更深、更广地延伸;鼓励学生质疑,同学之间讨论解决,更能发散学生思维。《早》一课教学中,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先画出描写梅花的句子,再默读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学生读、画后,举手发言:“写梅花在课文第五自然段,一共四句话。第一句写梅花开得多;第二句写梅花的色泽;第三句写梅花飘香;第四句写梅花开得早。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说说作者为什么写梅花。先分小组讨论,再在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学生举手回答:
“作者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以花喻人。鲁迅一生的品德正像腊梅花一样。”一堂“群言堂”的语文课,教师以“不讲”作“讲”,何乐而不为呢?
三、教师讲
送饭送给饥人,教师的讲解也应在学生急需之时给予点拨,做到雪中送炭。《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教学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悟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是训练重点。这两个问题提出来,学生一时难以抓住要点理解。在探究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