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投入产出分析.docx

格式:docx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投入产出分析.docx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5/6/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投入产出分析.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
一、概论
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是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W. Leontief )于1936年发明的一种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利用现代数学方法,分析国民经济各部分之间在生产数量上的互相依存关系,用于预测及平衡再生产的综合比例,有时称为部门联系平衡分析。
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是把自然环境资源、能源和生产排出的废弃物作为经济活动的投入物和产出物,并利用能量与物质恒定律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分析改善环境质量带来的效益与支付的费用以及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应用迅速发展,已成为目前分析和预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基本原理
1、概述
(1)投入产出分析是对经济系统各部门间的数量依存关系进行研究,以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在生产的重要比例关系的方法和技术。其中: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劳动;产出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结果及产品的分配去向,使用方式和数量。
(2)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是投入产出模型或投入产出表,其是一种特殊的线性模型,模拟了某地区或某企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产部门对社会最终需要量变化的反映。
(3)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各生产部门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并且整个经济系统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其中经济系统中任一部门发生变化,都将引起其它部门的供求变化,这种连锁反应,结果是破坏原有的平衡。投入产出分析就是依照经济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描述经济系统中各部门的平衡关系。
(4)里昂惕夫(美国经济学家)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了投入产出模型,其将各种经济流归结在一个表中,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整个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简明而又系统的结构关系—投入产出表,奠定了投入产出模型的方法论基础。
2、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投入产出表主要是中间产品交流表,后来发展为直接消耗系数表和完全消耗系数表。表中各部门的相互关系:
若用物理量表示,则形成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实物表
若用货币价值表示,则形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币值表
(1)中间产品交流表(简化的价值投入产出模型)
表1 中间产品交流表的结构
生产要素生产产出
的投入的分配
中间产品(xij)
最终产品 yi
总产出 xi
买进的部门j
Xi1 xi2 …xin










i
x1j
x2j
xnj
x11 x12 … x1n
x21 x22 … x2n
………(I)
xn1 xn2 … xnn
y1
y2
…(Ⅱ)
yn
x1
x2

xn
新创造的价值(vj)
v 1 v2 …vn (Ⅲ)
(Ⅳ)
总投入(xj)
x 1 x2. …..xn
x
中间产品交流表是投入产出表的主体,它将国民经济分为若干部门,以货币或实物反映各部门产品的分配运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
a 、主要指标
其中表中纵栏的主要指标有物资消耗和新创造价值两项:
①物资消耗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性的生产消耗(如原料、能源等)和间接性的消耗(如生产管理、劳动保护、大小设备修理的物质消耗);
②新创造价值包括劳动报酬和社会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