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粮食不浪费
常青幼儿园李怡
进入中班后,孩子在日常行为习惯方面有所进步:他们知道洗手液只要一小滴就是节约用水;知道在美工区域绘画要节约用纸;手工纸可以重复折叠······。但是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孩子们中还是会有挑食偏食的现象,还有浪费粮食的现象,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光是对孩子进行说教式的方法肯定行不通,怎样让孩子能接受这一道理并能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呢?这个问题困扰着我,一首儿歌或一个小游戏能达到目的吗?答案是不可能。
我在思考过程中,无意看到了一个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内容非常简单,但是蕴含着诸多适宜幼儿学习的教育元素和经验点,且毛毛虫是孩子喜欢的动物形象。于是我运用了毛毛虫这一动物形象开始原创故事和制作课件,来与幼儿共同分享故事,达到我预设的目标:倾听故事、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明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挑食是节约粮食的表现,丰富孩子们的节约意识和行为。
活动实录
一.“大肥虫”
在开始部分,孩子们就被三条毛毛虫宝宝的可爱形象给吸引了,他们非常认真地听着故事,想知道三条毛毛虫宝宝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故事讲到“第一条毛毛虫黄宝宝第三天吃了三个苹果时”,孩子们都小声地“哇”了一下,并有轻声议论:“毛毛虫长得那么小,能吃这么多,太厉害了。”“它吃那么多肚子不会胀吗?”在故事讲到“黄宝宝每天都吃很多东西,会长成什么样”,孩子们都举手踊跃回答“黄宝宝会长得很大”、“黄宝宝会长得壮”,这时不知谁发了一句“黄宝宝会变成一条大肥虫”接着小海又接了二句“像阳阳那么胖”,听完这句所有的孩子都看着阳阳笑。阳阳却低下了头,我马上补充道:“阳阳虽然长得胖,但是他很爱运动,他不是胖是壮。”阳阳听了我的话,马上抬起头得意地笑了笑,对着坐在他旁边的孩子说:“每次我吃饭最快,全部吃光,而且跑步也快。”
孩子们沉浸在故事情境中,偶尔被拉回现实中,就要将现实与故事情境进行对照,他们把幼儿阳阳和“黄宝宝”划上了等号,阳阳自是不乐意,我及时予以补充,消除了孩子们对于幼儿阳阳的“另眼相看”。
二.“绿宝宝与红宝宝”
故事讲到“绿宝宝每天只吃一点点东西,结果长成什么样?”,幼儿猜测“长得小小的”、“长得扁扁的”、“老师,它长不大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猜测,PPT中出现又瘦又小的绿宝宝,和之前的“黄宝宝”有明显区别,孩子说“谁叫它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所以这么瘦”。
在故事讲到“红宝宝每样东西都吃,终于长成了一条健康又强壮的毛毛虫”时,孩子们看着PPT,又一次发出了“哇”,这是对于这条毛毛虫的肯定。
在这一猜测环节中,孩子们从PPT中看到:“绿宝宝”挑食又把食物都浪费了,最后它长成了一条瘦瘦小小的毛毛虫。而“红宝宝”每天都吃完妈妈准备的丰富有营养的食物,长得健康又强壮。这两个画面对于孩子来说印象深刻、也富有冲击的,为下面的环节做了铺垫。
在故事的第二部分,通过画面请幼儿猜测“三条毛毛虫宝宝比赛爬树”谁能爬得最高得第一名,孩子们都大胆猜测:有的说是“绿宝宝”,因为长得小所以爬得快;有的猜是“黄宝宝”,因为长得胖有力气爬得快;剩下就是猜“红宝宝”因为身体强壮所以能得第一。接下来我就以故事和画面来告诉孩子是健康和强壮的“红宝宝”爬得最快得了第一名,这时孩子们纷纷兴奋地表示自己也要像“红宝宝”一样什么都要吃,不浪费食物,变得健康而强壮。我看着兴奋的孩子们,其中不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