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为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融入“3+5”城市群发展,抓住机遇,借助外力,拓展常德发展空间,特编制本规划纲要。
一、对接的机遇和基础
1、对接的机遇
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验区建设将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建设作为点晴之笔着墨规划,又将改革贯穿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错位布局长株潭三市产业发展方向,高起点、全方位铺开“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宏伟蓝图,将长株潭打造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为发挥长株潭试验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3+5”城市群发展战略,即“发展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5个省辖市在内的城市聚集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和“3+5”城市群建设,为常德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一是先行先试的改革机遇。作为全国的改革试点,国家重大改革措施可以在长株潭先行先试,率先形成体制机制优势,率先形成发展活力,从而加快“3+5”城市群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的大整合、大重组,必将为常德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注入强大的动力。二是促进区域发展的政策机遇。中部崛起战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和“3+5”城市群发展,是国家和省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必将会出台相关的区域发展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推动城市联动的合作机遇。根据省里的统一规划和战略定位,“3+5”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构架是“一核三带辐射联动”,作为核心区,长株潭城市群将会重点考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商务、科技农业等高端产业的集聚与基础工业、传统加工业的疏解。岳阳—长株潭—衡阳、长株潭—益阳—常德、长株潭—娄底三个城镇产业聚合发展带将会凸显各自优势,分工协作,与长株潭主动对接,错位发展。常德作为湘西北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和全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也会在城市联动合作中加快融入“3+5”城市群的步伐。
2、对接的基础
从区位优势上看,常德是“3+5”城市群的5个次级中心城市中唯一不与长株潭接壤的城市,是全省区域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点,既承接长株潭的辐射,又承担将长株潭辐射效应向湘西传导的使命,同时又是联通长株潭城市群与成渝经济圈的枢纽,这个特殊区域为对接提供了先天基础。从经济实力上看,常德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2007年,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三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居全省第二位,城市综合实力居于全国百强行列。从基础设施上看,常德是全国公路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是全省除长沙以外拥有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城市。同时,也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通信水平在全省领先。从城市发展上看,中心城市建成区达到6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68万,城市功能比较完善,城市环境比较优美,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在资源禀赋方面,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历来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还是有名的“非金属矿产之乡”,主要矿藏有50多种,部分矿产品储量居全国全省之首。从生态环境上看,环境保护基础较好,环境质量优良,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检查验收,拥有一大批生态旅游景点。从体制机制上看,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消除了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这些有利因素和条件,为常德融入“3+5”城市群、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点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二、对接的总体构想
1、指导思想
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动力,坚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推进“一化三基”,坚持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的发展取向,通过积极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使常德成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带动区、协作区和受益区。
2、基本原则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促进思想观念的大解放、体制机制的大转换、发展空间的大拓展和创业环境的大改善,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破除发展障碍,破解瓶颈制约,建立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全方位引进资本、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
——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实行分工协作、错位发展,通过发展“两型”产业和推进产业的“两型化”,构建以“两型”产业为核心,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各展所长的新型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常德在全省产业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以工业园区和城市建设为载体。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