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XX村新农村建设调查与思考
白山村新农村建设调查与思考白山村地处梓门桥镇西北部,距离镇中心位置320国道约10公里,共17个村民小组,237户,914人。全村共有土地总面积3580亩,其中耕地耕地687亩,林地1650亩。现有党员45人,村支两委干部3人。近年来,白山村坚持以人为本,狠抓三个文明建设,全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相继获得市、县文明村、百强村,省、市“五个好”村党支部等荣誉称号,村支书彭沂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一. 白山村建设新农村的主要成绩白山村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曾是梓门桥镇一个贫困、落后、偏僻的小山村,于96年3月靠2万元起家兴办白山石膏矿以来,村党支部团结带领全村人民,以自主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彻底改变了白山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在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喜人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村级经济不断壮大。村里现有一个石膏矿、三个石膏加工企业、一个运输车队,拥有固定资产近千万元,安置转移劳动力300多人,年交利税300万元。村级集体投资收入和承包收入每年在100万元以上。2005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000万元,是95年的10倍。 2. 基础设施日新月异。白山村用了七年时间,对直接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投资200万元,硬化进村公路和环村公路7公里,真正解决了天晴一身灰、落雨一身泥的交通落后状态;投资50万元高标准硬化山塘80多口、水圳15公里,实现了粮食生产旱涝保收;投资40万元整改了农电线路,率先在全镇实现了同同价。loCAlHoST 3. 群众生活大幅改善。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05年人平纯收入达到4300元,是95年的4倍;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大为改善。近几年来,全村新建美观气派的楼房90多栋;电视、电话入户率逐年增多,已达90%以上,“五通”基本得到实现;各种交通车辆逐步普及,全村现有小车4辆,载货大卡车20辆,摩托车80多辆;农户普遍用上了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吃上了安全、卫生饮用水,并且改厕改厨工程正在全面展开。 4. 村级社会保障体系开始形成。养老、扶幼、奖学、帮困等社会保障工作已进入探索实施阶段,村内弱势群体有了基本保障。2005年村里出台实施了奖励计生对象、发放老年人养老金、资助学生三项奖扶政策。即凡落实了女扎的两女户、独生子女户每年奖励600元,一直发到小孩年满14周岁;凡年满60周岁的男性村民和年满55周岁的女性村民,每年发放养老金600元;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期补助100元,考取专科学校的学生每年奖励500元,考取本科大学的学生每年奖励2000元,其中考取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的学生每年奖励1万元。目前已累计发放奖扶资金10万元。二. 白山村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 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的班子队伍。近年来,以彭沂浴同志为首的白山村村支两委班子,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彭沂浴同志代表村支两委班子在村民代表大会上立下“军令状”,做到“三勤”、“三不”。“三勤”即勤学习,增长知识,更新观念;勤思考,问计于民,多出点子;勤走访,深入群众,了解实情。“三不”即讲求团结,不搞内耗;发扬民主,不搞独断;廉洁自律,不贪财物。多年来村支两委成员一直信守着自己的诺言,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