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慢慢形塑.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慢慢形塑.doc

上传人:jiaxidong_01 2015/6/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慢慢形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慢慢形塑
有时候不免会想:“班级”是班主任塑造并掌控的一个容器吗?孩子们只是这个容器中的填充物吗?
总觉得,“班级”其实只该属于孩子们自己。他们互为同学,一起学****一起活动一起成长,彼此见证喜悦悲伤。而班主任,终究只是个旁观者,只能陪伴,最多引领。
我愿意自己是“班级”的旁观者。我喜欢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班级里有安全感,且心灵自在,彼此亲厚。当我获悉部分孩子自行去向校长申请“升入初中部后不要分班”之后,我由衷欣慰。因为,我真正看见,“班级”已全然成为孩子们自己留恋并珍惜的家园。而缔造这样的家园,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在平时的小事件、小活动中慢慢形塑。
圣诞狂欢——模糊性别界限
孩子们升入高年级后,渐渐有男女生分开活动的现象。他们有了性别意识,或许更有了青春期前期的羞怯。异性同学之间,其实彼此好奇,却又不好意思靠近。如果班主任不及时介入,我担心孩子们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异性同学进入“伪交往”状态,这无益于他们平稳过渡青春期。
去年十二月,校园里圣诞节的气息越来越浓郁。班上的孩子们也越来越亢奋,他们开始热衷打扮教室。门窗上早已经色彩斑斓,教室前后大大小小5棵圣诞树上也琳琅满目。巧手的孩子还找来各种废旧的纸盒子,用彩纸装饰好,堆在圣诞树下,极其别致。
仅仅装扮教室,显然并不够满足孩子们的情感需要。学校“英语节”里的那些活动——制作英语卡片,英语单词竞赛等等,估计也还是满足不了他们那颗鼓胀的心。
于是,我提了个建议:用圣诞节那天的英语课,来开一次圣诞派对。这个提议,得到了孩子们无比热烈的响应,他们一致同意。
我们班不设班干部,我自己也不参与具体组织活动,甚至不指定哪位学生来负责。这种活动全由积极分子们自己张罗,互相合作。主持人负责安排节目,撰写主持稿,安排各种小游戏,甚至设计好了“最佳节目”的奖状。电脑高手负责配合主持人做好圣诞派对的课件。我只提了一个建议:每个孩子都要参与表演一个节目,可以与同学自由组合。大家很痛快地接受我的建议,纷纷开始自由组合。但是,我补充声明:“圣诞节那天,我会买很多糖果过来,可是糖果只分给那些男女生合作表演节目的同学吃。”全班孩子哗然!我继续:“为了吃到老师买的糖果,要赶紧去找异性同学合作哦!”这招的效果非常明显。几天里,我不断听闻各种女孩子们“抢”男生合作的故事。
闹腾了几天,男女生合作的小组基本形成——不过还有顽固的“四侠客”组合坚定抱团抵御女生的邀请,我也随他们去。各个小组都取了别致的名字,每天还神神秘秘地躲着其他组的同学分头排练节目。
圣诞节前夕,我去超市买了35顶小红帽,再买了几大包各种口味的糖果。第二天,我们班齐刷刷的小红帽在学校英语节的开幕式上,毫无悬念地成为全校师生的瞩目焦点,孩子们无比兴奋。我履行约定:上午的英语课及20分钟的英语自****课,给孩子们开派对。可想而知,圣诞节成了孩子们的狂欢节。他们合作演出的节目精彩得令我吃惊!有小品,有朗诵,有合唱,甚至有男生领舞的《江南style》!我尤其欣慰的是:男女生合作表演节目的团队,不仅节目质量出色,彼此之间也亲厚如手足,不再有在异性同学面前的别扭与不自然。最后,我带去的糖果的分发规则也稍有调整:每个孩子都会得到老师买的糖果,男女生合作表演节目的同学则得到双倍的糖果。
从圣诞狂欢之后,男女孩子间的交往越来越自然。大家对关系比较亲厚的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