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名称: 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校园网网络组建设计
分院:计算机工程学院专业: 网络工程
班级: 0803 学生姓名: 杨祉
指导教师: 肖建良
下发: 2011 年 9 月 26 日完成: 2012 年 6 月 17 日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须知
认真学习理解《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试行)》。
2. 努力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内容。
3. 独立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别人的工作内容。
4. 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资料应于答辩结束后及时交给学院(分院)收存,学生不得擅自带离学校。经指导教师推荐可作为论文发表。
5. 实验时,爱护仪器设备,节约材料,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实验有关制度。
6. 妥善保存《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将任务书同毕业设计(论文)一同交给指导教师。
题目名称: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校园网网络组建设计
题目来源:指导教师指定(或学生自选)
二、设计(论文)要求、设计参数:
本课题中,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
(1)收集并整理IPv6最新资料,分析IPv6协议;分析IPv6过渡技术。
(2)结合DR大学校园网现状,组建DR大学IPv6初期试验网,结合校园网现状,提出向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过渡的策略。为校园网规划了IP地址。
(3)开展一系列IPv6实验,组建IPv6实验环境。
三、个人重点:
实现IPv4向IPv6的平滑过渡,以及怎样在现有IPv4网络上进行IPv6组网仍然是目前IPv4/IPv6混合组网的主要的问题。主要将以在IPv4网络上进行IPv6的组网为目的展开设计工作。开展一系列IPv6实验,组建IPv6实验环境。
四、各阶段时间安排、应完成的工作量:
第1周—第3周:选题目、查资料,写开题报告
第4周—第10周:完成系统的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及编码工作。
第11周—第12周:将系统各模块组合,进行测试
第13周—第16周:整理文档,写论文,准备答辩
五、应阅读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 陈向阳。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4-90页
[2] 陈明。计算机网络设计教程。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50-277页
[3] 杨威,王杏元。网络工程设计与安装。: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62-198页
[4] 王书明,韩永辉等。网络设备与互联。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16-178页
[5]张晓彤。理解IPv6。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2-85页
[6]杨云江、高鸿峰。IPv6技术与应用。北京:。27-79页
[7]伍孝金。IPv6技术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0-150页
[8]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IPv6技术(H3C网络学院系列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40-270页
[9]徐宇杰。IPV6深入分析。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20-150页
[10]公司。IPv6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0-100页
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分院长(签字):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设计(论文)的目的是: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基石的TCP/IP协议族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场变革的起因是IPv4协议在面对发展时出现越来越多的不足,人们为解决这些不足提出用IPv6协议取代IPv4协议。IPv6具有诸如海量地址、组播、邻居发现、自动配置等许多新特性。然而,怎样实现IPv4向IPv6的平滑过渡,以及怎样在现有IPv4网络上进行IPv6组网仍然是目前IPv4/IPv6混合组网的主要的问题。本文将以在IPv4网络上进行IPv6的组网为目的展开设计工作。
设计(论文)的意义是(理论或实际):
网络组建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模拟现有网络的各种状况,从中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优办法。此外,网络过渡除了需要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还需要涉及到的各方进行广泛协调,以便在IPv6实际部署和应用中能以较低的代价实现平滑过渡。
设计(论文)任务、重点研究内容、技术方案及进度安排
设计(论文)的任务是: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基石的TCP/IP协议族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场变革的起因是IPv4协议在面对发展时出现越来越多的不足,人们为解决这些不足提出用IPv6协议取代I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