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一个人怎么就孤独了?.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个人怎么就孤独了?.doc

上传人:ohghkyj834 2015/6/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个人怎么就孤独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个人怎么就孤独了?
前阵子微博跟豆瓣上都在流传一条图片新闻,得到了大家的热烈转发――日本有家咖啡厅,怕顾客一个人吃饭孤独尴尬,便放置了些绒毛玩具,陪顾客一起吃。发图者最后还注了句个人评语:好贴心。
图片中,独自用餐的女食客对面,坐着圆胖呆萌的卡通玩偶噜噜米,瞪着若有所思和所诉的大眼睛,安静又尽职地充当着“陪吃员”。看得人好像盘子里的热黄油,几乎也要融化在椅子上。这些小可爱们还因此得到了一个称号――“抗寂寞”的噜噜米。
没有人能拒绝这些憨态可掬的陪吃员吧?它们好玩的样子,光是看看,可能就叫人食欲大增。换作是我,大概也不介意用餐时身边多这么一位乖乖不闹人的小伙伴。只是,对于这间咖啡厅“为了不让单身顾客陷入独自进餐的尴尬境地”这份“良苦用心”,以及其所折射出的文化观念、思维方式与价值判断,我却有些难以认同。
此举动被称作“富有创意的应对孤独的办法”。可我的疑问恰恰是:一个人吃饭怎么就孤独了?如何就尴尬了?也许人家难得躲回清静呢?没准儿就是要从日常的拥扰繁杂喧嚣中抽离一刻,享受短暂独处的乐趣呢?反倒是,我们常见到那种一个人就吃不了一顿饭,看不了一场电影或画展,逛不了街,无法动身开始一段旅行,甚至连去趟厕所都要结个伴的人,才叫“有问题”。至少,它反映了这种模式中的人缺乏与自己相处的能力,接近病态地依赖于从他人那里获取能量,只要孤身自处,就感到匮乏、焦虑、不安且无聊。
真正的孤独,是与“能量及力量源头”的失联,跟是否“落单”的物理状态其实并无绝对关系。排除一些类似《荒岛余生》中汤姆?汉克斯所经历的长期脱离群体与社会的极端情境,或自闭抑郁、人际交往障碍等状况,通常来讲,如果一个人内在的力量强大、丰盈、有稳固的认同和依托,那么无论是置身人群,还是孤身独处,都应该坦然且怡然,并能够将两种状态切换得顺畅自如。即便是钟爱独处的内向者,与热衷交际的外向者,如若心理状态够健康和平衡,其实也能适应和驾驭,甚至也需要另一种模式的生活时段。
可“一个人=孤独”的观念如此根深蒂固,大有群众基础。太多文学与影视作品向来又特别喜欢渲染所谓“一个人的无所凭依、寂廖无助”。它不仅显示出一种“爱上层楼”式的哀愁情调,甚至在我们的文化里,更演化成一种对于单身人士、单身状态的歧视。而歧视往往并不都表现为横眉冷对,很多时候更显露于同情的眼神、关切的语调,还有各种“好心包办”。否则,店家怕来客独自进餐感到“孤独”的这份“贴心”,尚还容易理解,而为了避免他们陷入“尴尬”,又从何说起呢――难道单身是件足该引以为耻的事?
扫了扫帖子下面的评论,大部分人的观感都像发帖者一样,觉得店家“太有爱了”。也有不少意见认为:“叫个毛绒玩具来陪,视觉上更显得孤独无奈不是么?”“看着反而更令人心酸啊!”――言下之意,这样刻意“要陪”的举动,反而愈发提醒了进餐者“孤伶伶”的清晰自觉,骨子里面还是怕“沦落一个人”。
还有两条回复更加升级:“生怕别人不知道是一个人吃饭么?”“本来还可以假装等人,这样岂不是昭知天下?”――仿佛一个人吃顿饭,都是件需要遮掩躲藏的、见不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