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2008地形图测绘.ppt

格式:ppt   大小:969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08地形图测绘.ppt

上传人:yzhluyin1 2018/7/27 文件大小:9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08地形图测绘.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8-1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一、图纸准备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大小一般为50cm*50cm、50cm*40cm、40cm*40cm。目前各测绘部门大多采用聚酯薄膜代替绘图纸,
优点:它具有透明度好、伸缩性小、不怕潮湿、牢固耐用等特点。~ mm,表面打毛,可直接在底图上着墨复晒蓝图,如果表面不清洁,还可用水洗涤,因而方便和简化了成图的工序。
缺点:聚酯薄膜易燃,易折和老化,故在使用保管过程中应注意防火防折。
二、绘制坐标格网
为了准确地将控制点(图根点)展绘在原图上,首先要在测图纸上精确地绘制10cm×10cm的直角坐标方格网。展绘方格网可用直角坐标展点仪、格网尺等专用工具,当缺少这类工具时,也可以用比较精确的直尺按对角线法进行。
10cm
10cm
1:100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例:将控制点A(xA=, yA=);B(xB=,
yB=),展绘到测图纸上。
①确定A点所在方格;
②,
作标记;
③,
作标记;
④连接相应点交点为A;
⑤注记点号。
⑥同理展绘B点。

A


B
⑦检查:用比例尺量取AB距
离,距离读数与理论值之
差。
§8-2 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测绘方法
◆测定碎部点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
①极坐标法
②方向交会法
③距离交会法
④直角坐标法
1、极坐标法(通用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测距仪测距的情况)
极坐标法是以测站点A为极点,过测站点的某已知方向AB为极轴,测定测站点至碎部点P连线方向AP与已知方向AB之间的极角(即水平角),并测出测站点至碎部点的极径(即水平距离),从而确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
水平距离的取得,可按视距方法观测必需的元素(视距)、(垂直度盘盘左读数),然后,按公式计算出AP的垂直角,再按视距化平距的公式计算AP的水平距离。
当然,根据规范的规定,有时需要实量测站点至碎部点的平距,这时,可用钢尺量距,也可用测距仪直接测得平距。
◆.经纬仪(量角器)测图法
◆测点方向:用经纬仪读水平角;
用经纬仪视距测量得;
◆测点距离
◆测点标高
●特点: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上;
小平板仪放置一旁(不安置,仅起绘图板作用)。
●作业人员45人:
司镜1人、绘图1
人,记录计算1
人,跑尺12人。
◆绘图:
用量角器量出测点
方向,沿量角器直
尺边刺点。
观测立尺方向与某控制方向的水平角
测定立尺点与测站间的平距
测定立尺点与测站间的高差
极坐标法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方法
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竖盘读数(L)
安置仪器
量仪高
上、中、下三丝
计算α、D、h
读数(l、v)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