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古代小说教学指要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历代代表小说的阅读,了解古代小说知识概要。
2、学习古代小说中对人物性格塑造的手法及结构安排手法。
3、了解由小说的兴衰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
二、单元知识概述
1、中国古代小说知识概要
“小说”一词的出现,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庄周“饰小说以干县令”一语,然而推究其义,其实是指“琐碎的话”;直到后业桓潭“小说家全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这名话,其中提及“小说”一词方与后世所说意义相近似。据《汉志》中所记载,认为小说家“出于稗官”,如淳曰:“细米为稗,街淡巷说,甚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里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
(1)小说的兴起与成熟
小说兴起于鬼神志怪,中国本信巫,神鬼之说越演越烈,与此同时小乘佛教传入中原,因此自晋到隋,鬼神志怪之书流行,其中又大多由于天竺故事的流传,文人有意无意中模仿使小说带有浓重的宗教神色。一直到汉代末,文人们开始“重品目”,认为“声名成毁,决于片言”,魏以来故作狂放、洒脱之态已渐远去,佛老之厌世,清淡之风渐长,小说走出志怪阶段。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传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文言短篇小说体裁。传奇改变了六朝以前中国小说长期流连在神怪世界里的现象,它靠近了现实生活,具有了比较丰富的社会内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也由神怪变为现实生活中人,最为重要的是自唐人传奇才开始有意识地从事小说的创作,它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成熟的阶段,使小说成为真正独立的艺术类别。唐代传奇小说之所以取得这样成就,其原因:一是中国古代小说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创作经验,特别的汉魏六朝志怪小说所提供的创作成果,为唐代传奇小说的发展准备了基础;二是唐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市场繁荣,随着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有力地推动了小说的发展。
(2)小说的发展与繁荣
元末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出现,以丰富生动的故事情节、绚烂多彩的人物形象、深厚的思想生活蕴含充分显示出小说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终于由明清小说打破了正统诗文对文坛的垄断,取得了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的地位。
明清小说的繁荣有着特定的社会原因,元朝统治者对于汉族知识分子的钳制及录官制度的不平等(蒙古人、色目人可不经科举,凭世袭、奏补等法得官)使得汉族知识分子想从科举得官十分因难。于是许多文人学生不再汲汲于科举考试所必须娴熟的正统诗文,加上复杂的心中郁积及战争中所积累的丰富生活经验,于是长篇章回小说便应运而生。《三国通俗演艺》和《水浒传》揭开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的序幕,它们和成书于嘉靖年间的《西游记》共同组成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这三部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在长期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写成,是集体创造的成果。这一现象,到清代发生了改变,一部分作家将审视的目光从古往英雄转向了世俗社会、芸芸众生。个人全新独创的小说样式诞生。于是辉煌的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的面世,将古代小说推向了巅峰,一直到清末由战争及政治风云导向改良派的谴责小说出现。
(3)明清小说及特点
明代小说大体分两种:一是拟话本,一是长篇章回小说。清代小说若按内容和风格可分为:世情小说、讽刺小说、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侠义公案小说四大类别。
在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主线上,作家的创作思维从远距离寄托发展到近距离观照,缩短了创作与生活的距离,更切近现实人生,个人独创长篇小说的诞生则标志着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一系列艺术方法的变化,以及创作方法的变化:从理想主义到写实主义。小说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塑造形象,也是逐步由低级走向高级发展的:从着重表现人物外在命运发展到着意刻画人物内在性格,使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具有了崭新的面貌。
2、中国古代小说赏析要点
(1)把握神话与现实的关系
在古代,不论小说或诗歌,其要素总离不开神话。印度、埃及、希腊等如此,中国亦然,只是没有如明清时代《三国演义》、《红楼梦》之类的大著作。若要找出代表作的话,大概首推《山海经》,总之中国古代的神话材料很少,有的只是些片断,而且似乎又并不是后来散亡。六朝志怪小说,基本上是受印度思想的影响,如志神小说篇幅短小,且犹如现面的记新闻,当时并非有意做小说,因为他们看鬼事和人事是一样的,统当作事实。后来则也有借助于神话影射现实的。
(2)把握话本及词工句丽的特点
唐朝小说家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小说,这在小说史上可算是一大进步。而且文章很长,并能描写得曲折,和前之简古的文体,大不相同了,这在文体上是一大进步。但当时因崇尚诗词的词工句丽,对小说却不是很满意,而称之为“传奇”,并非现代意义的“传奇”,当时是很有些贬意的。传奇小说,随唐朝一起灭绝。可是词工句丽的特点在我们这个诗歌大国却一直延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