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吴江市同里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吴江市同里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一月
目录
目录 I
第一部分发展基础和环境 1
一、发展基础 1
1、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高 2
2、产业结构发展更加合理 2
3、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
4、城乡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
5、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3
二、挑战和机遇 4
(一)挑战 4
(二)机遇 5
第二部分发展思路和目标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发展战略 6
三、发展目标……………………………………………………………………… 7
1、总体目标 7
2、主要指标 8
第三部分发展主要任务 11
一、产业发展 11
1、特色旅游 11
2、新型工业 12
3、现代农业 14
二、城乡一体化建设 15
1、安置用地 16
2、结余用地 16
3、农村集体资产 16
三、民生改善 16
1、教卫文体 16
2、公共服务 17
3、社会保障 18
四、环境保护 18
第四部分规划实施和保障 19
一、措施保障 19
1、维护权威,保证透明 19
2、注重生态,保护环境 19
3、增加投入,推进合作 20
4、完善设施,招商引资 20
5、促进就业,富民强镇 20
二、项目支撑 20
吴江市同里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镇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因此,制定一个能够充分体现战略性、针对性、导向性并具有一定约束性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在新的起点上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编制同里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同里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吴江市提出的“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目标,积极响应吴江市“富民优先、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三农”与“三化”并进,形成了产业发展、城乡联动的新格局。五年中,同里镇先后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佳规划城镇、国家级生态宜居示范乡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先进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并成为中国十大影视基地、中国人口文化基地、中国围棋天元赛基地、人民文学培训创作基地。“十一五”制定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提前和如期完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进入比较富裕的小康社会,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并提供了有力支撑。
1、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高
到“十一五”期末,全镇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五”期末翻一番,,200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2010年,。2009年在全省100强镇中位列75位,比2007年上升了16个位次。主要经济指标跃上一个新台阶。
2、产业结构发展更加合理
2010年,同里一二三产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4:52,一、二、三次产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特色旅游业逐步壮大。“以旅强镇”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2010年与2005相比,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逐年增长,工业结构更加优化,现代农业稳步推进。
3、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加快创新型城镇建设,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科技载体建设扎实推进。产学研一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日益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科技项目逐年增加,知识产权管理逐步加强,品牌战略取得了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专利申请累计完成4036件,其中发明专利完成284件;新批省高新技术企业4家;取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项、国家级新产品1项、省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项目1项、省重点新产品1项、省高新技术产品8项、省级鉴定项目1项。此外,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6项,新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爱富希”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4、城乡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初步完成了《吴江市同里镇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30年)》;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生活和生产条件以及对外交通更加完善和便利;“三个集中”试点突破;信息网络设施和技术应用进一步扩大;
城市化和现代化齐头并进,城镇形态和城镇功能共同增强;%,人口密度为424人/平方公里,镇区供水普及率达到100%。
5、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十二五”期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