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文档名称:

.法制史讲义.doc

格式:doc   大小:595KB   页数:6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法制史讲义.doc

上传人:联系 2018/7/28 文件大小:5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法制史讲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法制史》
主讲:王华寿
总论
一、中国法制史的概念与研究范围
(一)概念(历史、学科)
中国法制史是一门专门研究中国法律的起源,各种法律制度的创制、内容、特点与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并为现代法制建设提供借鉴的法学分支学科。
(二)研究范围
,主要研究自法律产生以后四千年来,历代国家政权制定的各种类型的法律制度。
,主要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国家政权的立法概况、法律内容,其中包括刑事、民事、行政、经济立法及司法诉讼制度等。
(三)中国法制史的地位
1、是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法学基础课程之一。也是立志攻读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人员的必考科目。(基础法学)
2、是教育部明定的14门法学核心课程之一。全国所有的法律专业,如果没有或不能开设中国法制史课程,将取消办学资格。(核心课、主干课)
3、是历史学与法学的一个交叉学科。既是历史学中的一门专史,又是法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交叉学科)
二、中国法制发展概述
(一) 奴隶制法制
奴隶制法制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这三个时期。夏商是奴隶制法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西周则是奴隶制法制成熟与完备时期、春秋是奴隶制法制衰败与解体时期。<br****惯法是基本形态,秘密状态--刑不可知,威不可测
(二) 封建法制
(战国以后至鸦片战争以前各王朝的法律制度)
战国、秦朝是封建法制的形成期,汉朝是封建法制的确立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法制的迅速发展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时代特征。
唐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得到空前的发展,中国古代法制也因此达到最高水平。
自唐之后,中国社会又进入大分裂的局面,宋、元是此时两个代表性的朝代。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发展,也是封建法制再度发展时期。
(三) 半殖民地半封建制法制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时期的法律制度包括鸦片战争后清朝的法律制度、太平天国的法律制度、中华民国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分别代表不同阶级的社会利益。
(四) 社会主义法制
1949年随着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有了社会主义法制。本课程主要介绍社会主义法制的前身和基础即1921-1949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法律制度。
三、学****中国法制史的意义
(一)加深对法理学的理解
学****中国法制史可以加深对法理学的理解,使抽象、枯燥的法理学具体化、形象化。
1、奴隶制和封建制法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刑罚残酷。(墨、劓、膑、宫、大辟\炮烙、醢、脯、剖心、刳剔、搏
\腰斩、车裂、具五刑、凌迟、刷洗。)
2、封建法是特权法。(议、请、减、赎、当;父权家长制;良贱不婚;五服制罪)
(二)为学****部门法提供法制历史知识
1、死刑:大辟→斩、绞→绞→枪决→枪决、注射
2、合同:质剂、傅别→券书→契约→合同
3、回避:换推→回避
(三)为今天的法制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中国法制历史上下几千年,沿革清晰,史料浩瀚,是中华历史文化宝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认真总结、批判地继承,从而为我们今天的法制建设服务。
以下从微观、宏观、教训三个方面举例说明:
1、微观方面
◆其中有些东西,对于现代社会具有积极借鉴价值。比如:
①有旨无简不听
②罪人不孥、刑无等级
③罪疑从轻、罪疑从赦
④死刑复奏
⑤五听
⑥换推
◆有一些东西需要批判地继承(有好有坏)
比如:
①同姓不婚
②诬告反坐
③同居相隐(不得告诉,否则治告者罪)
④三纲五常(忠、孝、留养)
◆还有一些东西则必须彻底批判和否定:
比如:
①同罪异罚(身份)
②族株连坐
③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
④残酷的肉刑
⑤民族不平等(元、清)
⑥天罚神判
2、宏观方面
①法制与盛世(西周、文景、开皇、贞观、康乾)
②改制与更法(商鞅改革、文景改革、王安石)
3、反面教训
①重刑主义(秦朝、隋朝短命而亡)
②宗法分封制度(西周、汉初)
③复仇(损害法制统一与司法权之完整)
④法律与政权(孙中山“以法限袁”)
四、学****中国法制史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应加强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伦理特性的认识。(亲亲)
*应明确认识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专制特性。(十恶)
*应注意探索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礼与法的关系。(五服)
*应注意理解具体法文化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文景改革)
*应注意在学****内容中要见人见思想。(法家/儒家/道家)
*应注意中国古代司法与立法、行政的关系。(脱节/合一)
五、中华法系之特征(P6-8)
(一)礼(德)法(刑)结合(法制思想-唐律)(二)家国一体(非公室告)(家长制)(三)伦理性(不孝、亲亲相隐、五服定罪)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