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七章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
本章教学目标
目标:掌握食品企业良好操作规范的主要内容。
了解食品企业实施和认证良好操作规范的意义。
一、概况
(一)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操作规范
GMP是为保障产品质量而制定的贯穿生产全过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是一种重视生产过程中产品品质与质量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是一种具体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二)GMP的产生和发展
☻从药品质量管理演变而来
☻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产生
☻ 1963年美国FDA颁布第一部GMP
☻ 1969年,WHO建议各成员国实施药品GMP
☻ 1969年,FDA将GMP的观点引用到食品生产法规中,制定并颁发了CGMP
☻ 1975年,WHO向各成员国公布了实施GMP的指导方针。
☻ 1981年, CAC制定了《食品卫生通则》
☻ 1985年,CAC制定了《食品卫生通用GMP》
GMP是一种包括4M管理要素的质量保证制度,即选用符合规定要求的原料(Material),以合乎标准的厂房设备(Machines),由胜任的人员(Man),按照既定的方法(Methods)制造出品质既稳定而又安全卫生的产品的一种质量保证制度。
因此,食品GMP是一种特别注重产品在整个制造过程中的品质与卫生的保证制度,其基本精神为:
降低食品制造过程中人为的错误。
防止食品在制造过程中遭受污染或品质劣变。
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GMP三大目标要素
(四)GMP的内涵
二、我国的GMP
卫生部共颁布20个国标GMP
1个通用规范
19个食品加工企业卫生规范
1984年由原国家商检局制定了类似GMP的卫生法《出口食品厂、库最低卫生要求》,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提出丁强制性的卫生要求。后经过修改,于1994年11月由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发布了《出口食品厂、库卫生要求》。在此基础上,又陆续发布了9个专业卫生规范。共同构成了我国出口食品GMP体系。
(一)原辅料采购、运输及贮藏过程中的要求1、原辅料的采购
对符合原辅料标准、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生产厂,经审核后可作为主要原辅料的供应单位。
供应单位一经选定,尽可能减少变更,需要变更时,须经厂有关部门审查批准。
经常了解供应单位所供原辅料的产品质量。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
2、原辅料的验收
企业要加强对原辅料的控制
①农、畜药残留和其它环境污染
②动物疫病的控制
③要附有检疫合格证、产品检验合格证
④注意产品的保质期、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