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达摩及其根雕造型.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达摩及其根雕造型.doc

上传人:sbuufeh058 2015/7/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达摩及其根雕造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达摩及其根雕造型
达摩是一位异国的得道高僧,他那坚定不移、一心参禅的决心,历来为中国人民所称道,故为达摩造像者颇多,在绘画和立体造型中屡见不鲜,其中最讨巧的是根雕的形象。创作达摩常见的题材有“一苇渡江”、“达摩面壁”、“只履西归”等,这是达摩的三个典故,艺术家们大多根据达摩的三个典故传说创作的。
一、达摩的三个典故
达摩全称为“菩提达摩”,是西文禅宗第二十八代祖,亦是中国禅宗的创始人。达摩原名菩提多罗,是南天竺“香圣国”国王的三王子,该国崇尚佛教,少年的达摩便和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时有东印度僧人般若多罗(即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之后的西文禅宗第二十七代祖)来王宫说法,看中了三王子菩提多罗,决定传法于他,并将其改名为菩提达摩。般若去世后,达摩遵循般若“去中国有大因缘”的嘱托,于梁武帝普通年间(公元520年),驾起一叶扁舟,飘洋过海,用了三年的时间,来到了中国广州。
达摩到中国以后,梁武帝萧衍立即派使臣把达摩接到金陵(今南京),为其接风洗尘。由于梁武?与达摩的主张不同,于是达摩告辞萧衍,意欲离开金陵渡江进入北魏。而梁武帝却拦阻达摩入魏,下令驱散所有的渡船。达摩来到江边,只见一位老妇坐在岸边,身边有一捆芦苇,达摩向她要了一根,放在江中使出平时所练的坐禅之功,脚踏水中芦苇,趁着骤然吹起的南风,向北岸飘去。这便是
“一苇渡江”的典故。
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由于少林寺主持只想念小乘佛教,和达摩宣扬的大乘佛教大相径庭,他便思谋在此山路落下脚跟,集中精神,净心坐禅,用自己的善行告知世人,只有坐禅才能成佛。
达摩在寺后的五乳峰“火龙洞”内,九年面壁而坐,殚精竭虑,餐草饮泉,礼佛忘躯,这便是“达摩面壁”的典故。
九年后,少林寺内众僧均成了达摩的门徒,达摩成了少林寺第二代方丈大和尚。达摩的面壁禅定对中国佛教影响极大,人们把达摩提倡的禅定静虑、消除杂念、顿悟成佛的方法,称之为“禅学”。达摩晚年行状,未见明确记载,后人传说他将衣钵法器传给弟子慧可后,离开了少林寺,云游四方,传说魏使宋仁由西域回归途中在葱岭遇到达摩,见他手提一只芒鞋,驾云冉冉往西而行,返归故国,因此又有“只履西归”的典故。
二、达摩的造型
鼻挺颅高颧骨颠,眉发须髯呈涡旋。
骨格神奇胡国僧,长袍翕袖佛中仙。
这是写达摩形象的一首诗,较为具体地概括了他的容貌。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师林学善擅雕达摩,已创作了不少达摩的形象,这尊尊造像不管是造型还是刀功,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特别在达摩神态的刻划上,熔传统雕刻技法与现代绘画技巧于一炉,将达摩八年面壁的专志,一苇渡江的坚毅,一心悟禅的决心,均通过他手中的一把雕刀生动地表现出来。你看,达摩那饱经沧桑长眉下的犀利眼神,往上呈月牙形拱起的紧抿下唇,以及呈涡状卷曲的络腮胡子,活脱脱的一个异国高僧的形象。尤为称道的是林学善的刀功,干脆利落,又细致入微,使达摩虔诚静悟的神韵入木三分。其
“蒲团达摩”竟达到“木中田黄”之价。林学善的达摩造型和脸部的神态刻划成了木雕达摩造型的精典,被世人誉为“达摩善”,后学者纷纷仿照,在木雕界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在达摩形象的塑造中,最讨巧的是根雕的形象,这位异国高僧有一副独特的容颜,他那涡旋状的卷曲须髯、下垂的眉毛以及高鼻子、突颧骨、下垂的脸袋、沧桑的肌肤等,与根材的节疤、树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