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家好
第一章矿井空气成分
一、地面空气的组成
主要成分是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其组成如表:
气体成分
按体积计%
氧气(O2)
氮气( N2)
二氧化碳(CO2)
地表大气组成成分
1、氧气(O2)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氧气化学性质活泼,易使其他物质氧化,能助燃,是矿井火灾以及瓦斯、煤尘爆炸的必要条件。
当空气中的氧浓度降低时,人体就可能产出不良的生理反应,出现种种不舒适的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缺氧死亡。人体缺氧症状与空气中氧浓度的关系如表所列:
人体缺氧症状与空气中氧浓度的关系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得低于20%。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立方米。
氧浓度(体积)/%
主要症状
17
静止时无影响,工作时能引起喘息和呼吸困难
15
呼吸及心跳急促,耳鸣目眩、感觉和判断能力降低,失去劳动能力
10-12
失去理智,时间稍长有生命危险
6-9
失去知觉,呼吸停止,如不及时抢救几分钟内可能导致死亡
2、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略带酸臭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往往积聚于巷道底板上及下山掘进工作面,对人体有窒息作用。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时,也将使空气中的氧浓度相对降低,轻则使人呼吸加快,呼吸量增加,严重时也可能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空气中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浓度的关系如表所列:
二氧化碳中毒症状与浓度的关系
二氧化碳浓度(体积)%
主要症状
1
呼吸加深,但对工作效率无明显影响
3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头痛,人体很快疲劳
5
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呕吐、耳鸣
6
严重喘息,极度虚弱无力
7-9
动作不协调,大约10分钟可发生昏迷
9-11
几分钟内可导致死亡
3、氮气(N2 )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在矿井生产中常被当做惰性气体用来灭火或惰化采空区。正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氮气对人体无害,但是在井下有限空间里,当空气中氮气浓度过高时,将相对降低氧气浓度而使人缺氧窒息。导致矿井中氮气浓度增大的原因主要有:
1)、从煤层或围岩中涌出氮气。许多低瓦斯矿井的煤层岩气体中,氮气往往占有较大的比
2)、在矿井防灭火中人为注氮,惰化采空区时泄露的氮气。 3)、胺类炸药爆破以及含氮有机物的腐烂等产生一定量的氮气。
第二章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
矿井空气中常见的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氨气、氢气等,这些有害气体对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下面将重点介绍矿井空气中常见有害气体的基本性质及安全标准。
一、矿井空气中常见有害气体的基本性质
1、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微溶于水,能与空气均匀地混合。一氧化碳能燃烧,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在13~75%范围内时有爆炸的危险。
第三章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一、自救器的种类:
过滤式
隔离式
化学氧
压缩氧
二、ZH-15型化学氧自救器
1、使用时间:
中等功率中速行走≥20min
大功率快速行走≤15min
佩带静坐≥60min
自救器
自救器
化学氧
额定保护时间
O2浓度>18%
CO浓度<%
2、使用方法
1)、佩带位置:将专用腰带穿入自救器腰带内卡与腰带外卡之间,固定在背部右侧腰间。
2)、开启扳手:使用时先将自救器沿腰带转到右侧腹前,左手托底,右手下拉护罩胶片,仍掉保护带,用拇指扳起红色扳手,拉断封印条。
3)、去掉上、下外壳:左手抓住下外壳,右手将上外壳用力拔下扔掉;抓住头带、取出呼吸器、丢掉下外壳。
4)、提起口具并立即戴好:拔掉口具塞,整理气囊,将口具放入口中,口具片置于唇齿之间,牙齿紧紧咬住牙垫,紧闭嘴唇,向自救器先呼一口气,然后进行呼吸。
5)、夹好鼻夹:两手同时抓好鼻夹垫的圆柱形把柄,憋住一口气,使鼻夹垫准确夹住鼻子,用口呼吸。
6)、取下矿灯帽,带好头带,带上矿灯帽,撤离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