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天台县教育科学规划2015研究课题.doc

格式:doc   大小:168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天台县教育科学规划2015研究课题.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7/29 文件大小:1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天台县教育科学规划2015研究课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天台县教育科学规划 2015 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理答行为改进的实践研究
成果汇编


承办单位:天台县坦头小学
课题负责人:张宝丹
课题完成时间:2015年12月
目录
成果报告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概念的界定
国内外课题研究综述
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过程
研究的主要成果与收获
结论与展望
附件
教育论文
精心预设·精彩生成·有效理答
案例与教学设计
1、让对话走向更深处
——"对称图形"的教学片段与反思
2、《游天台山方案设计》教学实录
3、老师!三角形也容易变形的
————人教版四下《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理答行为改进的实践研究》成果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1、落实课改理念、推进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改实践表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正确理解与把握以及有效的课堂教学行动,是健康、有效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学校课程都是“师本课程”,教师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和效果,只有从解决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行动入手,才能求得问题的实质性、有效性和长期性解决。
2、关注学生需求、促进学生思考。
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逐渐趋向于沉默,兴趣盎然地投入学****各抒己见地表达见解的浓郁学****氛围难得一见。当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的课堂提问出现冷场、卡壳、答非所问等现象时,出现了处理不当的诸多情景:不予理睬、不置可否、讽刺挖苦、缺乏引导、总结不够等等。追溯缘由,不难发现主要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把学生的思考逐步引向深入。特别是到了小学中段,学生对单纯的、肤浅的评价已经失去兴趣,难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而常常出现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为了能更娴熟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思考,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追求理答的有效性,创造和谐灵动、充满智慧的课堂,让课堂理答发挥有效性,真正起到评定、反馈、激励、促进的作用。让课堂如大海似的潮起潮落,波浪翻涌。
(二)研究的意义
,促进教师成长。
观察与研究课堂理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或手段。,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合理的回应,有时也会因为学生出人意料的回答或提问而一时语塞,所以教师往往要借助学生的回答和自己理答后学生的反应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下一次理答的质量,改善教学。长此以往,教师在不断丰富自己理答经验的同时,也发展了应对课堂教学机智和实践智慧。
,提高教学实效。
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回答,以何种方式对处理学生的回答,教师回答什么,教师理答后学生又有什么样的反应等等,这些行为就形成了课堂文化。课堂理答落到实处,能唤起学生学****的***,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氛围,建立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闪光点上,学生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一种向上的力量,从而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发现。
二、概念界定
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评价行为。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评价,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传输与反馈。课堂理答包括语言性理答和非语言性理答。语言性理答可分为激励性理答、目标性理答、发展性理答和诊断性理答。非语言理答又可分为有反应理答和无反应理答。其中将发展性理答再细化,就可分出追问、转问、探问、和反问这四种理答行为。
行为改进:是以“改”字为着眼点,注重反思与研究,从教学行为中审视理答问题,反思自已的理答行为,通过理性观照和实践验证,让智慧理答在课堂中闪现光茫。
三、国内外课题研究综述
“理答”的研究检索
“理答”这个概念在国外的研究比较丰富,研究内容涉及理答语言、理答类型、理答与学生成绩的关系,理答与有效学****的关系等方面,研究方法较多运用实验研究、案例研究和课堂观察等。如有一项关于“接受学生观点”理答方式的研究,有人分析了其中九项相关研究,发现其中八项有正相关,,进而得出结论:接受学生观点的理答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且学生对教师和课堂教学也会有更积极的态度。
“理答”的相关综述
在国内有关“理答”的概念还不太为人知晓,目前最为权威的研究是江苏常州市怀德苑小学太阳社成员主持的《小学青年语文特级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这一课题,目前该课题已被列为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该社团选取小语界著名的青年名师例如:王崧舟、孙建锋、窦桂梅、孙双金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听课、观摩课堂录像、教学实录等对这些特级教师的经典课例的理答行为进行微格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对特级教师经典案例的理答行为作教学论的理性思考及其分析框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