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文档名称:

休克气胸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8,026KB   页数:6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休克气胸ppt课件.ppt

上传人:mkjafow 2018/7/29 文件大小:7.8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休克气胸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四休克
脸色苍白或紫绀
四肢湿冷,出冷汗
脉搏细速
尿量减少、甚至无尿
神志淡漠、昏迷

BP < 80mmHg
休克综合征(Shock syndrome)
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的反应,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综合征。
在休克病理变化过程中,通常先是微循环障碍引起组织灌注减少,而后是动脉血压降低;微循环最终是否得以恢复和大循环能否真正得到稳定与预后直接关联。
确切地说,休克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机体以代谢和循环功能紊乱的一种综合征,是多种致病因素都有可能引发的一种病理生理演变过程。
最简单测试收缩血压的方法:
能触及
颈A者
能触及
股A者
能触及
挠A者
血压为
60mmHg
血压为
70mmHg
血压为
80mmHg
休克分型
以休克的病因(1960)分为七类:
低容量性
心源性
感染性
过敏性
神经性
梗阻性
内分泌性
后又分出创伤性和中毒性
按血流动力学不同(1995、Weil)分为四类: 低容量性(hypovolemic) 心源性(cardiogenic) 分布性(distributive) 梗阻性(obstructive)
这种休克分类方法几乎涵盖了所有不同病因导致的休克,突出了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不同特征。为循环支持性治疗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依据。
1、低容量性休克
基本机制——循环容量丢失
外源性因素
失血、烧伤、感染——血容量丢失
呕吐、腹泻、脱水、利尿——水和电解质丢失
内源性因素
感染、过敏、内分泌功能紊乱——血管通透性↑、循环容量的血管外渗出。
2、心源性休克
基本机制——泵功能衰竭
病因: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
3、分布性休克
基本机制——血管收缩舒张调节功能异常
病因:一部分以体循环阻力正常或增高为表现(容量血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所致),如神经节阻滞、脊髓休克或***过量等。
一部分以体循环阻力降低为表现(血液重新分布所致),如感染所致的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
4、梗阻性休克
基本机制——血流的主要通道受阻
病因:腔静脉梗阻、心包缩窄或压塞、心瓣膜狭窄、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
又有人按梗阻部位不同将其分为心内梗阻和心外梗阻型休克,使临床治疗范围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