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关于“伟人”的事迹。我们现在去一些书店看一些报刊杂志,都是一些所谓的名人的言行,不是发牢骚的就是出来扯皮扯楼价股市,不是走光的就是出来造门的,车震、艳照、局长日记、春哥著姐,厕所门等等,就是标注着“成功学”的大量垃圾书,还有那些所谓的什么“富不死排行绑”排出来的一些贪官败类,还有什么“压轴周砍”砍出来的什么靠写色情小说的“春书”,还有男不男女不女的玉米,更有整日玩赛车却嘴上没毛的无知有罪的小青年在博客里整日发牢骚想做“中国李敖”的小青年。。。他们的所做他们的所说不外就是一种牢骚,一种不知人间疾苦的怨天尤人,对社会多无建树,但是他们却被赋予了话语权,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妖孽横行。
但是那些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到底有人关注他们多少,他们的哀怨呼声岂能只是几篇哗众取宠的博文所能起作用,在这些人的笔下,那些贫民难民顶多成了他们文中的一些装饰品。也难怪台湾的李敖说
“他红不了多久”,那就是因为他们缺少了最关键的一样----“终极人文关怀”。
我们中国目前无论是电影还是各行各业都缺少了一种东西,而这种东西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柱。当我们觉得努力无望,生存无望之时,应该选择什么,是选择发牢骚,还是勇于割除肿瘤,还是“维温”,改革正在进行,是继续“延革”,还是一割到底,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去做选择。
《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主人公一直相信幸福会来敲他的门,我在写这篇文章之时,这部电影还没有看完,但是主人公一直活在奔波中,为儿子为家庭为生存,他甚至都无暇来思考那些关于成功幸福美好的定义是什么,只是在脑海深处有这样一个信念,既然幸福先敲了别人家的门,那它也一定会来敲我家的门,可是在现实中他连家都没有,幸福就算想敲他家的门也是很无奈的。就像在剧中他的儿子给他讲的那个笑话:一个人落水,来了两艘船他都不上,他一直坚信上帝会来救他,结果他被淹死了,死后到了天堂里,问上帝为什么没救他,上帝却说他派出了两艘船,都被他拒绝了,所以他只有死了。这样一个故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看法,但是剧中主人公的生活却像极了我们的人生。我们自己看看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和这个人的生活处境一样的惨,甚至更惨呢!可是我们该做怎样的选择呢,或许已经没有选择,只能先力求活下来。。。
在一种时代背景下,很多时候我们没有选择,只能用来做牺牲品。我在韩城之时,很多韩国人选择了自杀,那是因为他们发现无论你是多么的努力也无法填平自己和别人之间差别的沟壑,努力已经无用,学习也无用,那种等级森严的制度已经形成,他们就不再挣扎了,只好选择了自杀。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但是这样的可悲已经在蔓延,会很快就蔓延到我们的身周。
幸福会来敲门,只要你有家。
努力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就像我们求生的本能一样,但是必须有一种信念可以支撑着让我们走下来,信念谁来创造谁来引导?就像是希望一直都在,可是又有谁可以把它放到阳光下,让我们大家都可以可得见摸着着?!
我一直都在思考中活着,却知道无论我怎样思考,明日我都必须早起去和《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威尔史密斯一样的去奔波,不为别的,只为了先活下来,那我的信念呢!那就是我要在幸福到来之前,先有一个可以让它敲门的家。
失败之王一零年七月二十六日凌晨看《当幸福来敲门》,仿佛脑袋里被人深深的钉进去了一个钉子,那个主人公的身影仿佛就是我的身影,只是这个身影会有延续,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