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适用性探微——基于应计一现金流和负的累计应计制模型.doc

格式:doc   大小:149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适用性探微——基于应计一现金流和负的累计应计制模型.doc

上传人:xinsheng2008 2018/7/30 文件大小:1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适用性探微——基于应计一现金流和负的累计应计制模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适用性探微——基于应计一现金流和负的累计应计制模型
口业务与技术
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适用性探微
基于应计一现金流和负的累计应计制模型
邱玉莲(教授),韩蓓蓓
【摘要】稳健性原则的普遍采用已成为各国会计准则体系的特征之一。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的出现,使其由规范性研
究进入了实证性研究阶段。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是进行稳健性实证研究的基本工具,其选择和正确使用对相关的实证研
究至关重要。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对会计稳健性的两种计量方法即应计一现金流模型和负的累计应计
制模型的适用性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应计一现金流计量方法中的非经营性应计项更具适用性;负的累计应计制在我
国也有一定的适用性。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F28><#00469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04一O994(2016)21_0080
—4

、引言
自2001年以来,美国的安然、世通、默克制药等国际大型
公司相继曝出虚假财务报告的丑闻,我国上市公司也出现了
像红光实业、东方锅炉等造假事件。在人们探究公司愈演愈
烈的会计造假以及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时,会计准则成了众
矢之的。而会计稳健性作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
标,理所当然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20世纪90年代之
前,稳健性研究多数是规范性研究,主要是由于对会计稳健
性的度量存在一定的难度。直到199<#004699'>7年巴苏(Basu)模型问
世,系统的经验研究才慢慢出现。继巴苏模型之后,涌现出了
度量会计稳健性的多种计量方法,这才逐渐打开了稳健性原
则实证研究的大门。
稳健性计量方法在会计稳健性实证研究中具有重要的
作用,已经有不少学者对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进行了分析。
然而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和理论分析各计量方法的优缺点,
很少有学者通过实证来检验不同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在中
国的适应性问题。此外,会计稳健性度量模型几乎都是以国
外的公司样本数据为基础,因此在我国进行实证研究时,其
计量方法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进行验证。本文选取我国AP/~]2
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来检验应计一现金流法和负的累计应计
制法在我国的适应性。该研究对正确选择稳健性计量方法、
提高实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说服力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二、文献回顾
会计稳健性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但是对于会计稳健性
的定义,学术界并没有权威的统一概念。Bliss(1924)将稳健性
表述为:“不预计任何利润,但预计所有损失。”Basu(199<#004699'>7)将
口·8O·
会计稳健性概括为:“会计师在确认利得等好消息时所要求
的可验证程度比确认损失等坏消息时要高。”美国财务会计
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0年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
二辑))(SFAC2)将稳健性定义为:“稳健性是对不确定性事件
的审慎反应,尽可能确保商业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被充分考虑到。”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对于会计稳健性研究
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稳健性存在的原因分析:Ahmed et a1.
(2002)证明了债务契约是稳健性存在的原因之一;此外,还
有报酬契约、诉讼(沃特,1993和2003)、政治成本(Watts,
19<#004699'>7<#004699'>7;Walker,1992;Benston,1969)、税收、盈余管理(Hana,
2002)等原因。
对于稳健陛原则计量方法的研究,学术界于199<#004699'>7年才拉
开序幕。最初是Basu在文章中提出,用盈余/报酬这一反向回
归的方法来度量稳健性,该方法的出现为稳健性的研究迈入
实证领域奠定了基础。Basu之后不断地涌现出关于会计稳健
性度量的方法及一系列关于稳健性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在
稳健性度量方面,张兆国和刘永丽等(2012)总结了六种主要
计量方法:盈余一股票报酬计量法(Basu,199<#004699'>7)、盈余持续计
量法(Basu,199<#004699'>7)、累计盈余一股票报酬计量法(Roychowd-
hury和Watts,200<#004699'>7)、应计一现金流关系计量法(Ball和Shiva—
kumar,2005)、净资产账面市价比率法(Beaver和Byan,
2000)、负的累计应计法(Givoly和Hayn,2000),并将这六种
方法在相关性和可靠性方面进行了比较,指出盈余一股票报
酬计量法与净资产账面市价比率法、应计一现金流关系计量
法与净资产账面市价比率法、净资产账面市价比率法与负的
累计应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