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施工方案
编制说明
1. 编制依据和标准
①.此工程第二合同段的《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发的《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以及《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技术规范部分;
③. 隧道现场详细地质勘察报告;
④.。
2. 编制范围及原则
范围: 。
原则:针对本工程的特殊性和工程特点,以“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本标段的工程任务为宗旨,确保“质量第一、安全至上”争取实现优质工程的目标。
①.全面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特别是业主对工程施工工期、安全、质量,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②.充分考虑本工程特点,,结合工程地质与水文情况、周边环境,结合施工方法、工程进度计划进行工期、质量、环境、经济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与比较,选择科学、先进、合理、实用的施工方法;
③.结合我公司的施工经验及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套能力,强化施工组织,现场管理,合理组织现场施工,,做到技术先进适用,管理科学严格;
二、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隧道是一座连拱式隧道,全幅长325m,进口桩号K+955,出口桩号K+280。其中明洞长24m,进出口各12m,Ⅴ级围岩42m,Ⅳ级围岩40m,Ⅲ级围岩219m。隧道平面位于直线上,隧道纵坡为单向坡,%,。
:
序号
项目名称
数量
1
土方开挖
2210
2
石方开挖
5130
3
隧道洞身开挖
58102
4
C25喷砼
3210
5
锚杆
108215 kg
6
C30砼
11241
7
钢支护
223526 kg
8
钢筋
621078 kg
3. 施工工期
本工程施工计划工期为426日历天,2009年3月10日~2010年5月9日。
4. 工程地段及水文情况
隧道位于北仑区村境内。主要岩性为强~微风化熔结凝灰岩,隧道进出口表部为第四系积碎砾石粘性土,~4m;下部岩体完整性较差,局部节理发育密集,围岩级别Ⅴ级,洞身上覆盖岩体,厚度为12~37m,围岩级别Ⅲ~Ⅳ级。地下水以裂隙水为主,水量贫乏。隧道洞身无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现象。
①.交通及运输条件
隧道施工所在地点对外交通条件基本顺畅,与外界公路相连接,工程所需材料可通过公路运至工地;
②.电力及能源供应
项目部在隧道进出口的施工现场附近提供高压线路并负责安装变压器,为防止施工中途停电,工地自备50KW发电机2台,确保施工用电。
③.施工及生活用水
隧道工地进出口的施工现场附近都有水源,可铺设自来水管道至各施工用
水点和生活用水。
三、施工方案
隧道是一座连拱式隧道,施工程序多,洞口地质条件复杂,而且工期紧。我们的对策是:加大机械设备和人员的投入,加强边仰坡防护,采用大管棚、超前锚杆等超前支护,必要时采用两头同时开挖的办法,确保工期。
①.进场后抓紧便道施工和进洞口的边仰坡防护,为工程早日开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②.进洞前首先施工洞口的截排水系统;
③.坚持“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采用新奥法施工,光面爆破,无轨运输,压入式通风;
④.围岩较差的地段严格遵循弱爆破,强支护,紧衬砌的施工原则;
⑤.重视围岩的监控量测和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及时应对围岩的变化,提前做好预备方案,有备无患;
⑥.隧道弃渣运至业主指定地点,并做好弃渣挡护和环境保护。
根据施工平面图说明和现场实际情况,以及连拱式隧道的特点,安排先施工进口中导洞及进出口的边仰坡防护;管棚护拱施工完成后,再采用双头掘进,进出口各设一支队伍。
①.施工便道
进场前抓紧隧道进口的施工便道,在此期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如水池、变压器、临时工棚的施工和机械安装;
②.明洞及洞口施工
进洞前首先施工洞口截排水系统,然后进行明洞开挖及洞口护槽。根据设计及现场情况,及时对边、仰坡进行防护处理,要求分级开挖,自上而下逐级防护。防护措施为开挖面打设锚杆,挂钢筋网,喷砼,防止围岩风化和雨水渗透引起坍塌或滑坡。
洞口支护:坚持“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采用新奥法,光面爆破,
压入式通风,支护紧跟的施工方法。
本隧道覆盖层厚度一般为20~40m,围岩大多数以Ⅴ~Ⅲ类为主,整体性比较好,而Ⅴ~Ⅳ级分布在进出洞口段,在此段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弱爆破、强支护、紧衬砌的施工原则。
(ø22㎜L=2~ 岩石层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