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天津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doc

格式:doc   大小:145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天津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doc

上传人:duzw466 2018/7/30 文件大小:1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天津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天津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生态市是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城市。开展生态市建设,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全民生态道德意识为基础,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与资源优势,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统筹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推动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天津在全面实现“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任务,成功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之后,市委、市政府与时俱进,于2005年底作出了开展生态市建设的重大决策,并将生态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列入了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这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天津,实现中央对天津的城市定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指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围绕实现天津市“三步走”战略目标和把天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定位,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及系统工程方法,抓住发展生态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人居、推进生态文化四大重点,突出特色,创新机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障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统筹协调;依靠科技、开拓创新;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政策引导、公众参与。
(三)目标指标
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市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生态产业体系;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先进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将天津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城市。
启动和重点突破阶段(2006年-2010年)目标:巩固提高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果,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市中心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率先建成生态城区;全市建成7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7个循环型生态工业园区、30个环境优美乡镇、60%村庄建成文明生态村,同时建设一批生态宜居小区;生态产业初具规模,环境污染有效控制,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全面推进和基本建成阶段(2011年-2015年)目标:全市80%以上的区县建成生态区县,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立,完成生态市建设重点项目,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并趋向良性循环。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更加和谐进步,生态市建设总体达到国家考核标准。
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大类共33项指标组成。指标体系详见附件。
二、优化发展布局
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在天津市生态功能区划和环境容量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原则,将全市划分为四类开发区域,即: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
在环境容量有限、自然资源供给不足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实行优化开发。这一区域包括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在优化开发区域内,坚持环境优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率先完成排污总量削减任务,做到增产减污。
在环境仍有一定容量、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实行重点开发。这一区域包括:滨海新区除核心区以外的各产业功能区、中心城区外围地区及郊区、县政府所在地区、津滨走廊地区。在重点开发区域内,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利用环境承载能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到增产不增污。
在自然保护区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实行禁止开发。这一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在禁止开发区域内,依法实施保护,严禁不符合规定的开发活动。
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实行限制开发。这一区域包括:除去上述三类区域以外的其它区域,如津西北平原、津北平原和津南平原农业生态区等。在限制开发区域内,坚持保护优先,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确保生态功能的恢复与保育,逐步恢复生态平衡。
三、生态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主要内容
(一)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以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为重点,根据资源禀赋,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地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对自然资源的需要。
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