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后WTO时期我国银行业市场格局的变化趋势及对策.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后WTO时期我国银行业市场格局的变化趋势及对策.doc

上传人:jactupq736 2015/8/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后WTO时期我国银行业市场格局的变化趋势及对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后WTO时期我国银行业市场格局的变化趋势及对策
摘要:后WTO时期,我国银行业市场将全面开放,这必将提高我国银行业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使银行体系更趋稳健、竞争更加激烈,市场份额将重新划分。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方式也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并会做战略调整。我们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把握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尺度,密切关注外资银行进入以后的不平等竞争。
关键词:银行改革,外资银行,银行竞争,银行监管
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简要回顾
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趋势,并且正在向纵深发展,其影响力对全球经济越来越大。在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过程中,跨国银行的出现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跨国银行的身影无处不在,不仅发达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参与国际经济金融竞争、利用世界金融资源,都在极力开放本国银行业市场,引进外资银行,废除禁止外资银行兼并本国银行的法律限制。
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典型特征是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境内设置机构和办理银行业务。国内银行走出国门设置机构和办理业务的情形并不多见,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1979年我国拉开了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序幕。首先是允许外资银行在华设立代表处,然后是有限制地允许外资银行在特定地域设置营业性机构、开展特定银行业务,并逐步放开外资银行进入的方式和渠道。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概括起来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一系列有利于外资金融机构的管理规章制度相继颁布,并按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逐步落实,消除了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法律和制度限制障碍。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随后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银监会成立后,2003年12月发布了《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以部门规章形式从资产规模、资本充足性、盈利持续性等方面明确了境外投资者的资格条件,同时经国务院批准调整了投资比例,将单家机构入股比例从15%提高至20%,所有机构入股比例从 20%提高至25%。二是我国这几年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健发展,投资环境(包括金融投资环境)大为改善,国家信誉度大幅提高,给外资银行以巨大安全感。三是我国庞大的市场产生的巨大市场赚钱效应对外资金融机构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四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外资银行寻找获利机会、进行全球战略布局、快速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提供了便利机会。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使外资银行在我国银行业的渗透越来越深,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其影响力也逐步提高。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一是设立代表处,二是设立独资营业性分支机构,三是成立合资银行机构,四是股权投资,五是与中国银行业机构开展业务合作。特别是近两年我国银行领域出现了一波比较壮观的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景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22家外资银行通过不同的形式参股17家中资银行,参股总资本占我国银行业总资本的15%。仅仅在2005年的四个月里,就有多达130亿美元的外国资金投入中国银行业。
2002年至今,外资银行进入加速发展期,在华外资银行增加了52家,营业性机构达到225家,已有10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