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慈善的高调与偏见.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慈善的高调与偏见.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7/31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慈善的高调与偏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慈善的高调与偏见
:陈光标高调宣布“裸捐”刺激的不仅是国人传统慈善观念更是让对中国慈善严重缺乏信任的大众感到质疑。高调的做慈善只能是在转变传统观念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优化目前的慈善环境下才能解除偏见。
关键词:高调慈善慈善环境裸捐
简介:曾瑶 1983 女湖南株洲助教本科 412000

被誉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其高调的捐助行为一直备受争议,特别是在2010 年9 月5 日,他在其公司X站上刊出的《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中表示要“裸捐”的消息一出,立马引来了媒体的关注和人们的热议。对此事件,媒体大众中虽不乏赞美之声,但“避税说”、“炒作论”、“伪善论”却似乎比赞赏来得更快。这究竟是陈光标的行善之举过于高调才引来非议,还是中国的舆论太过偏激存在偏见呢。其实,先不论两者的对错,争议的源头关键在于中国传统的社会观念和目前的慈善环境。
一、慈善的高调行为与传统的低调观念相背离
高调做慈善是陈光标一贯的作风,在他的名片上,“中国首善
“、“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十大慈善家”、“中国最具号召力慈善家”、“全国十大优秀志愿者”等头衔跃然纸上,凡是接过他名片的人首先认识到的不是他商人的身份而是对其作为一名慈善家的深刻印象。除此之外,他的高调还在于他总是用出格的行为如“秀钱墙”、“砸车环保”“毕节慈善演唱会”等引来众多媒体关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乐于向大众汇报我的慈善工作”。然而在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虽然自古就有“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富者兼济天下”的传统慈善美德,但是与之相对的传统观念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慈善始于家”、“为富不仁”。
中国人自小就被教育“做好事不留名”的观念,只有“善利万物而不争”才能证明是真心想帮助他人,不求回报的善才是真正的善,反之,如果你的行善之举大张旗鼓就会被质疑行善行为的目的是否纯正。其次是“由亲向疏”的,中国传统财富观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要先“爱亲”,然后再扩展、延伸去“爱人”、“泛爱众”。【1】这种以“爱有差等”和“亲疏有别”的慈善伦理思想,形成了“慈善始于家”的观念。因此,如果有能力不先照顾家族,而行善于外,就会被说成沽名钓誉。再有,富人做慈善时容易被认为是炫富或者别有目的,因为“为富不仁”的观念深入人心,有钱人似乎生来就是贪财好利,心狠手毒的。从古至今,“富人不仁”的例子也是层出不穷,广为人们憎恶,而如今的牛群“裸捐门”、王石“十元捐款门”及“富二代”系列不良事件也是导致中国富豪的社会信誉度过低的原因所在。
鉴于此,陈光标的此次高调“裸捐”行为显然与传统行善观念背道而驰,种种偏见之说亦属情理之中。
二、中国缺乏合适的慈善环境,高调慈善惹人疑
中国当代的慈善事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复兴与发展起来的,起步较晚,加上受传统慈善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慈善环境在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特别是公众对慈善组织缺乏信任感及慈善相关法制制度的不健全更是其“瓶颈”所在。
1、中国慈善组织缺乏透明度及公信力,诸多捐献丑闻引发信任危机
慈善捐助如同其他商业行为一样都需要诚信的支撑,尽管这种捐助行为是以捐助者的自愿为原则,但如果捐助行为或受助结果在运转过程中出现有悖道德的行为,尤其是失信的行为,那将是对慈善捐助这种种高尚的道德行为本质的亵渎,亦会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