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工作进展报告
西南科技大学
二〇一三年一月
目录
一、总体概况 4
1、指导思想 4
2、总体思路 5
3、培养层次 5
4、目标定位及参与专业 5
二、组织管理 6
1、组织架构 6
2、资源保障 7
3、教学管理 7
4、经费保障 8
三、政策措施 8
1、学校主要政策措施 8
2、“卓越计划”实施学院政策措施 8
四、培养模式 9
1、学校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 9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12
3、教学方法改革 12
五、师资队伍 14
1、校内师资队伍建设 14
2、企业师资队伍建设 16
六、校企合作 17
1、校企合作总体情况 17
2、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17
3、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18
七、国际化 19
八、其他 19
九、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 20
1、工作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20
2、下一步工作计划 21
3、对教育部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 21
        
一、总体概况
西南科技大学是中国科技城(绵阳)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秉承传统工科特色,主动适应西部大开发和绵阳科技城建设对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大工程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自身的人才定位、服务面向、学科优势,结合实际工程需求及其发展趋势,参考国际工程人才培养的标准,大力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实践育人”的办学特色,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加强工程实践教育,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工程人才,西南科技大学积极申请参与到“卓越计划”的筹备与建设中,并获准立项,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获准立项后,西南科技大学认真组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建设工作,在培养目标、培养标准的制定、课程的整合、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经费的投入和工程实践中心的申报和建设方面,组织学院负责人和教师认证研讨,缜密斟酌,取得较大进展。
1、指导思想
西南科技大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坚持“资源共享,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共同发展”的开放办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依托西部大开发、绵阳科技城建设、建材行业和国防科技工业,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做学融合为抓手,努力探索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着力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研究能力,为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学校以培养未来工业界的精英人才,工程技术领域的拔尖人才为人才培养定位,树立“面向企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借助绵阳科技城、董事单位的优质资源,结合行业工程技术领域,以我校建材、土建、机械制造等优势专业为基础,培养立志献身于工程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综合素质,具有扎实的工程训练功底、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本科工程型拔尖人才。
2、总体思路
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精神和我校学科专业优势,我校首批卓越计划专业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工程型)开始,分别从2009级学生中择优选拔30人左右单独组建“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卓越材料和化学工程师培养”、“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试点班。试点班实施完全学分制、制定了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校企“双导师制”。2012年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3、培养层次
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目前暂以“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为培养对象,待条件成熟,再逐渐推进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我校将进一步加大试点工作的规模,拟在电气类、测绘类、环境类中遴选与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参与“卓越计划”,到“十二五”末期将“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扩大到8—10个,并依据社会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4、目标定位及参与专业
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以本科生为主,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四个专业中分别设立卓越计划班,从大学二年级中选拔卓越班学生,班级规模约35人/班。
采取“3+1”模式培养本科工程型人才,即前3年学校主导、企业参与,后一年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和设计,毕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