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对国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思考.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国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思考.doc

上传人:omfadaz599 2015/8/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国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思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国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思考
经理人阶层的出现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的必然产物。他们通过经营管理活动以激活并保持企业生命力,从而促使企业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他们的存在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一支高水准的经理人队伍,现代企业就不能普遍建立,也就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

一、我国国企经理人阶层的形成及其现状

对于中国来说,经理人才资源非常稀缺,这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密切相关。新中国建国初期,在私营公司中曾存在着经理人群体,但随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种职业经理人群体消失了。此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合二为一的,“政企不分”,从而导致“官商不分”,国企的厂长、经理,既是企业的管理者,又是政府官员,享受相应的行政待遇。因此,国企的管理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理人,他们不是一个独立的阶层,而是归属、依附于政府官员的群体。至中国重新出现职业经理人是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率先在非国有经济领域发展市场经济,举办“三资”企业、恢复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在上述企业中出现了一批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
在国有企业,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政企分开的公司制企业成为其组织形式,而这种企业的驾驭者必须是职业化、市场化的经理人,于是一大批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逐步转化为职业经理人。但是,这种转换并不彻底,其外在原因在于我国规范化、制度化的经理人机制还未真正形成;其内因在于中国社会市场发育还不成熟,计划经济影响既深且广,传统的官本位文化以及官商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还有待改革与更新。其具体表现为:,目前我国约90%的国企负责人由行政部门任命,职工选举的不到10%,董事会聘任的不到
1%。这表明,国企的选人机制没有跳出传统的管理模式,市场化程度很低,多是从党政机关干部中挑选,对其要求往往是政治条件高于经营管理能力。这种行政任免制导致国企经理人“做官”多于“做事”,对于复杂残酷的市场竞争则难以胜任。。传统的行政任免制必然导致企业家官商不分,经理者与有关监管部门之间形成“自己人管自己人”的怪现象。国企经理者对国有资产享有支配权,控制着资产的营运,但对其权力却缺乏真正的监管制约,因而在国企经理人中负盈不负亏是一种普遍现象。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经营者美其名曰“交学费”,厂长经理照样当,或异地为官,享受待遇不变,损失则由国企的所有者——国家来“买单”。

二、建立、完善国企经理者制度的对策

。经理者是企业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对企业的兴衰成败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随着我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完善,企业发展的体制障碍将逐步被清除,在健全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经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将有更多的国际性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国内企业与之相比,在规模、技术、资金、体制上都处于劣势,尤其是经营管理人才的缺失将在很长时间内难以超越。因此,我们必须弱化
“官本位”观念,树立经理者是壮大国有企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的观念,并为之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如:规范的行政环境,行政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