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滑坡和高边坡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太佳高速公路第十六合同段位于静乐县境内,由河北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合同工期24个月。为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合同工期与全路段各标衔接起来,在着手进场各项准备工作的同时,开始路基填方、挖方施工。为使本工程顺利实施和赶超进度,特组织人员编制本方案,并制定实施细则,以切实指导施工。
二、编制依据
1、《太原至佳县高速公路东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三、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路基起讫桩号为EK65+500—EK70+680,。本合同段路基挖方:土方1244384m³,石方61629 m³;路基填方:土方720126 m³,石方19123 m³;弃方:土方423441 m³,石方47864 m³; m³。本合同段地质为构造侵蚀地貌,黄土覆盖厚度大,岩石破碎。黄土结构松散,垂向节理发育,直立能力较强,抗冲刷能力差,经计算黄土单级直立高度在5~6m,因此才采用陡边坡、宽平台的方式进行处理。根据各工点处勘察资料显示,我段5处高边坡均为厚层黄土土质边坡。工程整治按作用型式可划分为支档与结构加固两种。由于受公路路堑断面的限制,采用支档结构的抗滑挡墙和用预应力锚杆整治两种方法。高边坡施工要求边挖边防护,即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不得一次开挖到底。为加强对高边坡的防护强度,设计图纸中采用了抗滑桩+锚杆和锚索组合式框架形式。首先,在第三级边坡开挖完成后,先施工边坡抗滑桩,然后进行第三级边坡支护,随后依次循环施工第二级、第一级边坡。
四、施工准备
1、场地建设
已完成生活区及料场,拌合场,预制场、试验室的建设,并已完成场地的三通一平建设。
2、技术准备工作
已完成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
3、人员及机械设备的准备
、本分部工程人员组织
施工负责人:赵贵文
现场负责人:屈军山
测量员:韩双键
试验员:魏春林
质检员:何峰
我部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均已进场,组织机构健全,机械设备状况良好。进场技术人员20名,施工人员约50名。人员分工及本工程使用机械见附表。
项目经理:王享元
试验:史随林
人:翟会超
专职安全负责
材料:黄志彬
机械:赵瑞国
财务:刘桂媛
路基:屈军山
桥涵:王录印
预制场:连社民
质检:何峰
测量:郝建
项目副经理:李国生赵贵文解华新
项目总工:郭爱民
五、施工工艺
施工放样——开挖砌筑坡顶截水沟——开挖第五级边坡(机械开挖人工配合修整)——砌筑浆砌片石护坡、平台、平台截水沟及设置观测点——开挖第四级边坡(机械开挖人工配合修整)——浇筑片石混凝土护面墙、砌筑浆砌片平台、平台截水沟及设置观测点——开挖第三级边坡(机械开挖人工配合修整)——钻孔、输入16mm锚杆,孔内压浆——浇筑混凝土地梁——锚杆预拉、封端——开挖第二级边坡(机械开挖人工配合修整)——浇筑片石混凝土护面墙、砌筑浆砌片平台、平台截水沟及设置观测点——砌筑第三级浆砌片护面墙、平台、平台截水沟及设置观测点——开挖第一级边坡(机械开挖人工配合修整)——浇筑第一级片石混凝土护面墙。
(1)明挖边坡的支护应在分层开挖过程中逐层进行,上层支护应保证下层开挖安全顺利进行,同时满足永久支护中的系统锚杆和喷混凝土与开挖工作面的高差不宜大于5米;永久支护中的预应力锚索与开挖工作面的高差不应大于10米,岩石差的部位紧跟开挖工作面及时进行支护。
(2)土石方明挖区段内边坡松动石块的清理,在开挖之前进行。在支护层开挖后,下层开挖造爆破孔时进行插筋孔的造孔和安设插筋,在下层起爆后立即进行脚手架的搭设,然后在脚手架上进行边坡永久支护工作的施工。
(3)挂钢筋网、钻孔及喷砼施工在该部位各类锚杆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
(4)预应力锚索和锚杆的施工按以下程序进行。
设置支护层锚杆施工脚手架的插筋在支护层开挖出碴后与下层爆破孔钻孔同时施工,脚手架的搭设与支护层锚索的造孔在下层开挖起爆后进行, 锚索的后序工作及锚杆、喷混凝土施工在脚手架上施工。
片石混凝土护面墙混凝土设计强度为15Mpa,片石含量不大于20%,片石其厚度不得小于15cm且强度必须大于30MPa。护面墙表面采用15Mpa素混凝土预制块镶面,混凝土预制块严格按坡比分层砌筑,增加了护面墙的整体美观。护面墙混凝土分层浇筑,浇筑前应先清洗底层的混凝土表面,片石应均匀放置于刚浇筑的混凝土上,其净距不得小于10cm。,,呈梅花状排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