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议论文写作指导
——如何确立“分论点”
学习目标:
1、掌握议论文提炼、设立分论点常见
的几种方法;
2、学以致用,在写作中科学有效地设立分论点。
3岁的小孩:
我最喜欢我的奶奶(论点) 。因为她从来不打我(论据) 。所以我最喜欢她(结论) 。
这是因果的论证,结构严谨。
趣味导入
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
结构是骨骼,语言、材料是血肉,没有骨骼,何谈血肉?
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
对策
文章无定法,作文有常规。掌握几种基本的结构模式,能使我们在考场上快速构思,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搭起文章的骨架。
考场作文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开头,结尾和主体。主体部分最常见的结构有三种: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段落是具体而微的文章,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不仅可以用来谋篇,也可以用来构段。
一、并列式①:
引论(提出论点)
(正面) 论据①+分析论证
本论(正面) 论据②+分析论证
(反面) 论据③+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模式1:
论据并列
《把心放逐于自然》
把心放逐于自然
劈柴种菜,梭罗在瓦尔登湖享受了身心的宁静
修篱种菊,林徽因在喧嚣乱世保持内心的宁静
著书立说,杨绛在人生边上领悟大隐的宁静
开头照应题目,提出文章的中心:“把心放逐于自然”。接着并列举出三个论据,没有分论点,而通过对三个故事的分析议论达到扣题点题的目的。有充足的论据,而难以分解论点时,不妨借鉴。
范文
把心放逐于自然
廷参法师曾经说过:“换一种方式看世界,你会发现这世界与往日不同。你的世界就是你的选择。”
面对泥沙俱下的社会,我们应该让自己的心放逐于大自然的牧场,而不是仅仅是身体的逃离。
梭罗写下了《瓦尔登湖》,因为不满工业革命后喧嚣的城市生活,他肚子一人在瓦尔登湖畔搭建小屋,劈柴种菜,享受了身心的宁静。《瓦尔登湖》的出版,不仅仅缘于他身体远离了城市,更因为他有一颗充满了宁静的心。
正如林徽因所说,“真正的宁静并不是避开车马的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尽管往事如流,每天任涛声依旧,”只要内心向阳,哪里需要通过改变周身的环境来保持内心的纯洁呢?
大隐隐于市,那是懂得隐世之道的人。写下《走在人生的边上》的杨绛先生,正式“大隐隐于市”的典型,她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惧怕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她虽人在“市”中,心却在大自然的牧场奔驰。
将自己的心放逐于大自然,你就会本能地体会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无比:晴时满树的花开,雨天一湖的涟漪,席卷城市的阳光,穿过指尖的微风,入夜电台播放的老歌,沿途山路绽放的影子。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这一切美好只有轻松宁静的心才感受得到。
只有心,才决定你的情感所向。让自己的心逃离城市,放逐于自然。
一、并列式②: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本论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反)
结论(照应全文)
模式2:
分论点并列:更能显示思辨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