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章人格与学校教育
本章要点
人格的性质
人格理论新说
人格动机与学校教育
气质差异及其教育工作原理
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工作原理
第一节人格的概念
“人格”一词的来源于何处?
“人格”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人格”一词在心理学中的含义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含义有何不同?
一、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定义
Allport: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一个人对环境独的适应。
陈仲庚: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黄希庭: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使用环境时的能力、情绪、动机、需要、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身,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郑雪: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Phares: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并保持恒定的具有特征性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模式。
Jerry. M. Burger:人格是由一个人内部所产生的稳定行为的范型。
Pervin:人格是指形成一个人情感、思想及行为经常形式的那些特征。
Libert:个人生理、心理、品质的独特的动态组织,影响其对物理及社会环境的行为及反应。
二、人格的特征
人格的独特性
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的社会性
人格的整体性
(一)人格的独特性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人格的独特性就是个性。
强调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格的共同性。人格的共同性是指某一群体、某个阶级或某个民族在一定的群体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共同的典型心理特点。也就是群体人格或众数人格。
(二)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的稳定性使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儿童时期的人格特征推测其成人时的人格特征。
时间上:一个人的人格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
在其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
和老年期有相当一致性。
空间上:一个人不管在家里、在学校,还是在公
共场所其人格也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二)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稳定性也是可变的、发展的,而不是刻板的。人格的变化也体现在两个方面。
(1)表现方式的变化而深层内在特质不变。
(2)深层的内在特质发生了变化。
注意:人格的改变和行为的改变是有区别的。行为改变往往是表层的变化,是由不同情景引起的,不一定都是人格改变的表现。人格的改变则是比行为更深层的内在特质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