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医经方故事会
叶明朗搜集整理
前言
为了应付女儿的发烧,在网上寻求良方时,无意中结识了中医民间网,利用
中医民间网介绍的简单方法在家治好了小女的发烧,从此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开始了自学中医的路程。
在还没有学习到皮毛的时候,就开始跟同事和家人宣扬一些中医的理论,结
果是同事扬着报纸兴冲冲的地过来说:“你知道吗,陈晓旭就是被中医害死的!”,
哥哥说:“十个中医九个骗!”,姐姐说:“说句老实话,我也不相信。”在单位里
开始有人戏称“叶大仙”“叶神医”。
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医得不到普通老百姓的认可,西医门诊车水
马龙,中医门诊门可罗雀。在自己学习的时候,经常因为晦涩古文的难以理解和
中医理论的玄妙辨证绕得“头发晕,眼发黑”,时不时有一个想法冒出来“他这
样说也有理,他那样说也有理,都是他有理了”。自己学习了近一年,中医科普
类的书买了一大堆(还不是专业书籍),但是没有一本书是能坚持读下来的。终
于明白为什么老百姓对中医理论望而生畏的原因。
我在对别人宣扬中医理论的时候,别人都会没有兴趣,不耐烦地打断,说:
“你就说***病怎么治吧。”显然老百姓们对理论没兴趣听,要的是临床和疗效。
在倪海厦医案中,看到他比较推崇经方,对大陆的时方家和温家嗤之以鼻, 然
后开始设法了解经方,在读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的《经方的魅力》一书
后,又开始对经方着迷,什么是经方派呢?中医的派别很多,早期较常见的诸如:
时方派、经方派、伤寒派、温病派...等等。到后期则以时间或理论基础分为二
大类,经方派(古方/伤寒派/北派) 及时方派(凉方/温病派/南派),自清代之后
的中医大多以时方派(温病派)为主,因此较少见纯经方派的中医。
时方派用药温和,较为安全,也因此一般人对于中医都有「好的慢」的刻板印象。
而经方的药力多来自伤寒论,药力既快又猛,对于急症的效果更是显著,但是使
用经方的中医必须具备相当的功力,才能完整发挥经方的效力。
但可惜的是,中国的经方家太少了。
如果一个朋友送你一个超大的拼图(5000片),你会怎么拼呢?有两种选择,
一是从第一排开始拼,拼完第一排然后再拼第二排第三排,依次类推。第二种选
择是,先从里面找出容易拼的拼块来,比如图案简单的拼块,然后再拼一些简单
的块块,东一个西一个,慢慢添补,最后图案就渐渐地凑齐跃然而出。我想一般
人都会选择第二种方法吧,因为第二种方法要简单一些。
这也就是想写本书的原因,搜集比较有意思一些简单一些的经方故事,编好
后给周围的朋友和家人看,目的只有两个:一是让周围的人相信中医确有疗效,
二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经方,对经方产生兴趣。
2007年 8 月 11 日于家中。
故事一:过敏性哮喘-栀子豉汤(选自郝万山讲伤寒论)
三十年前,我在东直门做住院医生,东直门医院做住院医生。那么, 我总
觉着我开的方子疗效不好,我就给领导说,我自己不看病了,我要给老大夫们抄
方。所以那个时候,东直门医院的老前辈,我都给他们抄过方。那个时候,我有
一天给宋耀志老师抄方。
那么,有一天,来一个病人,这个病人是过敏性哮喘。他的哮喘每年的五
一节开始发作,国庆节结束不再发了。冬天不发作,夏天发作。那么,五一到十
一这一段,急性发作的时候,就用一些西医西药来控制,用中药,急性发作呢也
可以控制,但是,始终不能够让他不发作。所以这样反复发作大概有两、三年的
历史。那么,找我们宋老看的时候,宋老说,你这个病怎么得的。他说,嗨,别
提了。三年前,五一劳动节游行的时候,他是通县农民。那么,一大早,那个时
候的游行,你像三十年前的游行是不坐车的呀,是从通县就步行到天安门广场。
那么,一大早,没准,头天晚上十一点就开始集合,然后零点就开始走,走到天
安门广场的时候,五一节有时候北京的天气是很热的,他走得又热又累又渴。那
么,一到大游行的时候呢,长安街两侧和天安门广场呢就临时装许多自来水管子。
他又热又渴,作为一个年轻人,咕咚咕咚喝的自来水是管子的凉水啊,喝了很多,
他自己怀里揣着那个油饼呢,又吃了好多。结果,游行没有结束他就开始喘了。
从那以后,每年五一节开始喘,喘到国庆节为止。
宋老问完病情之后,看了舌象,看了脉象,给他开了个方,两个药,栀子
15 克,焦山栀 15 克,淡豆豉 15 克。病人拿到这个方子之后,他说, 大夫,
我在你们医院看了两、三年病了,从来没有大夫给我开这么少的药,这行吗?我
可喘得很厉害。我们宋老说话从来不过头,说,你去试试吧,你去试试吧。开了
七付。
过了不多会,病人又上来了,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