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蛟龙”探海能带来什么.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蛟龙”探海能带来什么.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8/8/1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蛟龙”探海能带来什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蛟龙”探海能带来什么
“蛟龙”号潜入深海的探测,意味着需要开发高强度的耐压材料、低温高压下不黏滞的新液压油以及更多超出我们预期的新技术和材料。而这些,和航天技术一样,迟早会推动多个产业的发展,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7月中旬,搭载着“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号科考船,将停靠青岛港,完成这次持续一个多月的“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蛟龙”号的凯旋,%的海区。
在等待“蛟龙”号回家的日子里,我们不禁要问,“蛟龙”号潜入深海的探测,会给这个世界的未来带来哪些改变?这正如“神舟”飞船的成功不仅会把我们的目光引向星空,也会让我们思考如何开发那片“新边疆”一样。
挺进“龙宫”寻“宝藏”
6月24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第四次下潜任务时首次突破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20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吸引“蛟龙”号和世界上其他一些载人或无人潜水器进入深海的动力之一,便是海底丰富的资源。
“‘蛟龙’号挺进7000米深海的背后,是国家战略趋向的变化,也就是向海洋,特别是深海寻求未来发展所需的资源。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杜文龙说,我们知道,陆地上的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开采,如今已经达到了极限。就能源来说,陆地上目前已经探明的能源矿产,大约只够支撑全世界30~50年之用。而对于海洋,特别是深海中蕴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世界各国都不甚了解,那是一个有待探索和开采的“宝库”。
事实上,“蛟龙”号的海试不仅是对下潜深度的检测,还考察了这艘潜水器探测海洋资源的能力。可以想象,对深海中的“可燃冰”等能源,以及各类矿产资源,特别是陆地上快要枯竭的稀有金属资源的探索和开采,将会改变陆地上能源和矿产供给不足的现状。
帮助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探索深海资源,也是世界上其他一些载人潜水器承担的任务之一。美国海军“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的运作,该研究所的“阿尔文”号技术团队向记者介绍说:“‘阿尔文’号自1964年建成以来,至今已经累计进行了超过4400次下潜,其‘乘客’。为什么‘阿尔文’号对海洋学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那是因为‘阿尔文’号作为科学考察载人潜水器,每次下潜的乘员组都可以由1名驾驶员和2名科学家组成。这就是说,科学家可以置身海底,亲眼观察那里正在发生的地质和化学变化,以及生物的活动,还可以当场采集生物、矿石等标本带回海面。这些功能,正是
‘阿尔文’号的魅力所在。”
相关产业将迎“又一春”?
来自海底的矿产和能源,很可能会为能源、金属冶炼乃至化工等行业的发展带来一次飞跃,使国家经济发展拥有新的动力。与此同时,我们也不禁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对载人潜水器的研究,是否也会像“阿波罗”登月计划或者其他一些著名的航天计划一样,带动若干产业链的发展。
“在中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对深海探测的关注程度,其实仍然落后于航天。”杜文龙说,举例而言,在整个20世纪,自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抵达月球开始,先后有12人登上月球,成为“与地球距离最远的人”,曾经进行空间飞行的人则更多;但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却只有2名造访者。这或许说明潜入深海很可能比飞向外层空间更难,或者至少难度相当,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类相对不重视对深海的探测。但